四心念佛
更新:2020-08-28 15:13:36
四心念佛 平常我们都说要“一心念佛”,而彻悟禅师——净宗十二祖却告诉我们说要以求悟心、惭愧心、畏苦心、感恩心念佛,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四心就是一心,一心具足四心,如此念佛方为最直接、最当下、最受用的正行具足啊! 四心中,前三者蕴含着“厌苦”的出离心,后一者表达了“欣乐”的菩提心,正在念佛的时候,秉持着“现法现乐”的佛法修证态度,应该以感恩心最为...
四心念佛
四心中,前三者蕴含着“厌苦”的出离心,后一者表达了“欣乐”的菩提心,正在念佛的时候,秉持着“现法现乐”的佛法修证态度,应该以感恩心最为切要。感恩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时时刻刻怜念我,在在处处关照我!我造业时,佛则警觉我;我受苦时,佛则拔济我;我归命时,佛则摄受我;我修行时,佛则加被我。如此大恩大德,父母不足比其深重、天地不足比其高厚。
所以禅师说: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如是成就。念佛者,可不慎乎!
当我一念具足相应,则我全体身心依正即是阿弥陀佛净土庄严宝相,如此以佛果德,庄严一念因心,因中具足圆满极果,果中蕴含因地真心,因果不二,果因同时,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能念佛者,当下即是极乐!即是圣法为您确需,为何还不专心致志?!!
分享到:

佛教与中国文学(张中行)
3789 人看过佛文学
09-03
苏轼与禅(李豫川)
2742 人看过佛文学
09-03
佛教与文章漫谈(黄文)
2614 人看过佛文学
09-03
诗僧贯休(曾国富)
2552 人看过佛文学
09-03
白居易《闲意》赏析(山雪)
2739 人看过佛文学
09-03
人间佛教的生活(3)
2541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人间佛教的生活(2)
2628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人间佛教的生活(1)
2602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人间佛教的建立(3)
2500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人间佛教的建立(2)
2497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人间佛教的建立(1)
2668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佛教的净土思想(3)
2531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佛教的净土思想(2)
2578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佛教的净土思想(1)
2832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佛教的人生观(4)
2739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佛教的人生观(3)
2691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佛教的人生观(2)
2496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佛教的人生观(1)
2510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佛教的宇宙观(3)
2639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佛教的宇宙观(2)
2447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热门文章推荐

莲池大师:出家人不能贪图财富 不然后果很严重

惊人!佛陀用20字揭开人类生死轮回原理

一辈子的修行!持守五戒必能长命百岁受人尊敬

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教育好儿女

348.云居自闲禅师悟道因缘

358.别山祖智禅师悟道因缘

291.育王德禅师悟道因缘

305.国清行机禅师悟道因缘
阅读TOP10
- 1让福德自然生起
- 2佛教与中国文学(张中行)
- 3放下自我,不为外境所动
- 4凡事要自然而然
- 5贪图极乐土,不是真念佛
- 6尽量让众生高兴,别让众生烦恼
- 7业力靠什么改变 业果无法躲避,业障可以消除
- 8此岸彼岸一念间
- 9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 寻找不精进的原因
- 10《普门品》图文释义 36、救罗刹恶鬼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