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我,不为外境所动
更新:2020-05-08 10:35:04
放下自我,不为外境所动 一位禅师受世人敬重。某日,有两家寺院同时安排了午宴,欲邀请禅师素斋谈禅。两家寺院为此相持不下。禅师知道后立即打电话承诺两家寺院,是日将依约分赴两地。到了那天,这位禅师在一个半小时内乘车行走于两个城市间,没有失信,亦没有让信徒失望。第二天,两家寺院的住持到禅师处谢礼道歉。禅师坦然一笑道:“你重要,他也重要,我不重要。” 倘...
放下自我,不为外境所动
一位禅师受世人敬重。某日,有两家寺院同时安排了午宴,欲邀请禅师素斋谈禅。两家寺院为此相持不下。禅师知道后立即打电话承诺两家寺院,是日将依约分赴两地。到了那天,这位禅师在一个半小时内乘车行走于两个城市间,没有失信,亦没有让信徒失望。第二天,两家寺院的住持到禅师处谢礼道歉。禅师坦然一笑道:“你重要,他也重要,我不重要。”
倘若能以“你重要,他重要,我不重要”的观念来待人,不知能免除多少纷争,给人多少希望,予人多少欢喜。但是,人往往被私心、私欲所左右,难以放下自我。本焕长老曾言:“放不下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我’字。‘我’的家庭、‘我’的妻子、‘我’的儿女……什么都是‘我’,全部都是为了‘我’,我们大家都死死抱着这个‘我’,放不下这个‘我’。”
人们经常习惯说:我的钱、我的面子、我的家、我的儿子、我的财产、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名誉、我的身体……“我的”两个字让人们处处计较,耿耿于怀。
一位禅师讲经时遇到一位居士。那位居士有很多金银珠宝存在银庄,有一次,居士带禅师去银庄见识那些珠宝。
他们经过好几道手续,终于由银庄的伙计护送到了内堂。在内堂打开箱子取出金银珠宝后,禅师问:“这是你的?”
居士听了,心里很不舒服,心想:我拥有这么多珠宝,只不过因为怕小偷,不敢拿回家,怕被人抢不敢戴在手上罢了,虽说是存在银庄里,一个月才来看一次,可是这些财产毫无疑问都属于我,禅师居然怀疑这些珠宝不是我的?
禅师说:“如果这样都算是你的,那外面所有的珠宝铺都是我的。因为我可以到那里,随便叫人拿珠宝出来给我看一看,摸一摸,再让他们收起来。这些与你所做的不是一模一样?你这些存进银庄的珠宝和那些珠宝铺的珠宝有什么区别?这些珠宝,你既不敢随身戴着,又不敢放在家里,怎么能算自己的?”
居士念念执著于“我的”,禅师却道出了拥有的虚幻本质。“我”的建立往往以利益和名声为基础:放不下“我”的观念,这是执著于“名”;放不下“我”的欲望,这是执著于“利”。
本焕长老一生捐款无数,资助无数,捐建多所学校、医院、敬老院、寺庙,散财利人,而这些几乎遍及全国的善举却很少留下本焕长老的名字。有人说:“他的功在天下,名在芸芸众生的心里。”
印顺法师说:“他(指本焕长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是为了弘法利生事业非常忘我的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完全没有‘我’的概念。”而时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常会被外物牵着鼻子走,因求不得而生烦恼,进而生痛苦,也往往容易被是非左右,别人的一句话就会影响到他。
人的喜怒哀乐,常建立在外界环境的变动上。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内心若没有一种坚实的力量,不能从内在的生命里生出欢喜,就会常常陷入烦恼痛苦之中。相反,若能时刻将“我”抛在脑后,便不至于产生那么多计较。
本焕长老一次和随行人员乘飞机去太原,刚进机舱,就听到广播中说飞机起飞的时间会延迟。周围的乘客听到这个消息,大多皱眉抱怨,长老却面带笑容说起吉利的话,让机上乘客转怒为喜。在日常小事中,长老也时时不忘给周围人带来欢喜,在长老心里,“我”如何,“我”怎样,都不重要。所以,尽管本焕长老一生经历坎坷多舛,也仍能放下自我的苦乐,欢喜面对世事人生。
放下的幸福,简单而深沉。放下金钱、物质,能得善缘、广缘;放下自私、执著,能获得慈悲、自在;放下傲慢、自满,能赢得谦逊、尊敬;放下拒绝、忧愁,得到欢喜、容纳;放下抱怨、贪婪,能收获幸福、安然。放下并非完全失去自我,而是指不再存对抗心,也不再有舍不得,随时随地对任何事物没有丝毫的牵挂。
一位禅师受世人敬重。某日,有两家寺院同时安排了午宴,欲邀请禅师素斋谈禅。两家寺院为此相持不下。禅师知道后立即打电话承诺两家寺院,是日将依约分赴两地。到了那天,这位禅师在一个半小时内乘车行走于两个城市间,没有失信,亦没有让信徒失望。第二天,两家寺院的住持到禅师处谢礼道歉。禅师坦然一笑道:“你重要,他也重要,我不重要。”
倘若能以“你重要,他重要,我不重要”的观念来待人,不知能免除多少纷争,给人多少希望,予人多少欢喜。但是,人往往被私心、私欲所左右,难以放下自我。本焕长老曾言:“放不下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我’字。‘我’的家庭、‘我’的妻子、‘我’的儿女……什么都是‘我’,全部都是为了‘我’,我们大家都死死抱着这个‘我’,放不下这个‘我’。”
人们经常习惯说:我的钱、我的面子、我的家、我的儿子、我的财产、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名誉、我的身体……“我的”两个字让人们处处计较,耿耿于怀。
一位禅师讲经时遇到一位居士。那位居士有很多金银珠宝存在银庄,有一次,居士带禅师去银庄见识那些珠宝。
他们经过好几道手续,终于由银庄的伙计护送到了内堂。在内堂打开箱子取出金银珠宝后,禅师问:“这是你的?”
居士听了,心里很不舒服,心想:我拥有这么多珠宝,只不过因为怕小偷,不敢拿回家,怕被人抢不敢戴在手上罢了,虽说是存在银庄里,一个月才来看一次,可是这些财产毫无疑问都属于我,禅师居然怀疑这些珠宝不是我的?
禅师说:“如果这样都算是你的,那外面所有的珠宝铺都是我的。因为我可以到那里,随便叫人拿珠宝出来给我看一看,摸一摸,再让他们收起来。这些与你所做的不是一模一样?你这些存进银庄的珠宝和那些珠宝铺的珠宝有什么区别?这些珠宝,你既不敢随身戴着,又不敢放在家里,怎么能算自己的?”
居士念念执著于“我的”,禅师却道出了拥有的虚幻本质。“我”的建立往往以利益和名声为基础:放不下“我”的观念,这是执著于“名”;放不下“我”的欲望,这是执著于“利”。
本焕长老一生捐款无数,资助无数,捐建多所学校、医院、敬老院、寺庙,散财利人,而这些几乎遍及全国的善举却很少留下本焕长老的名字。有人说:“他的功在天下,名在芸芸众生的心里。”
印顺法师说:“他(指本焕长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是为了弘法利生事业非常忘我的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完全没有‘我’的概念。”而时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常会被外物牵着鼻子走,因求不得而生烦恼,进而生痛苦,也往往容易被是非左右,别人的一句话就会影响到他。
人的喜怒哀乐,常建立在外界环境的变动上。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内心若没有一种坚实的力量,不能从内在的生命里生出欢喜,就会常常陷入烦恼痛苦之中。相反,若能时刻将“我”抛在脑后,便不至于产生那么多计较。
本焕长老一次和随行人员乘飞机去太原,刚进机舱,就听到广播中说飞机起飞的时间会延迟。周围的乘客听到这个消息,大多皱眉抱怨,长老却面带笑容说起吉利的话,让机上乘客转怒为喜。在日常小事中,长老也时时不忘给周围人带来欢喜,在长老心里,“我”如何,“我”怎样,都不重要。所以,尽管本焕长老一生经历坎坷多舛,也仍能放下自我的苦乐,欢喜面对世事人生。
放下的幸福,简单而深沉。放下金钱、物质,能得善缘、广缘;放下自私、执著,能获得慈悲、自在;放下傲慢、自满,能赢得谦逊、尊敬;放下拒绝、忧愁,得到欢喜、容纳;放下抱怨、贪婪,能收获幸福、安然。放下并非完全失去自我,而是指不再存对抗心,也不再有舍不得,随时随地对任何事物没有丝毫的牵挂。
分享到:
佛教与中国文学(张中行)
1883 人看过佛文学
09-03苏轼与禅(李豫川)
2328 人看过佛文学
09-03佛教与文章漫谈(黄文)
2223 人看过佛文学
09-03诗僧贯休(曾国富)
2209 人看过佛文学
09-03白居易《闲意》赏析(山雪)
2406 人看过佛文学
09-03人间佛教的生活(3)
2148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人间佛教的生活(2)
2251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人间佛教的生活(1)
2210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人间佛教的建立(3)
2152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人间佛教的建立(2)
2143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人间佛教的建立(1)
2289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净土思想(3)
2166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净土思想(2)
2230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净土思想(1)
2304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人生观(4)
2354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人生观(3)
2296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人生观(2)
2115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人生观(1)
2160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宇宙观(3)
2224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宇宙观(2)
2070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热门文章推荐
莲池大师:出家人不能贪图财富 不然后果很严重
惊人!佛陀用20字揭开人类生死轮回原理
一辈子的修行!持守五戒必能长命百岁受人尊敬
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教育好儿女
348.云居自闲禅师悟道因缘
358.别山祖智禅师悟道因缘
291.育王德禅师悟道因缘
305.国清行机禅师悟道因缘
阅读TOP10
- 1让福德自然生起
- 2放下自我,不为外境所动
- 3尽量让众生高兴,别让众生烦恼
- 4业力靠什么改变 业果无法躲避,业障可以消除
- 5贪图极乐土,不是真念佛
- 6此岸彼岸一念间
- 7凡事要自然而然
- 8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 寻找不精进的原因
- 9《普门品》图文释义 36、救罗刹恶鬼难图
- 10慢慢来,着急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