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他人欢喜,成就自己
更新:2020-05-08 10:40:58
成他人欢喜,成就自己 在广州白云山能仁寺中有一副对联,“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本多情,将天下众生的喜忧福祸都放在心中,这是禅法的心意。大慈大悲、与众生结缘正是佛心的深情,一个真正成佛的人往往是用情最深切的人。 相传释迦牟尼佛前世修行时,其诚心实意惊动了天界,天帝为了测试他的诚心,即令侍者化成一只鸽子,自己则变成一只鹰,在鸽子后面穷追不舍。...
成他人欢喜,成就自己
在广州白云山能仁寺中有一副对联,“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本多情,将天下众生的喜忧福祸都放在心中,这是禅法的心意。大慈大悲、与众生结缘正是佛心的深情,一个真正成佛的人往往是用情最深切的人。
相传释迦牟尼佛前世修行时,其诚心实意惊动了天界,天帝为了测试他的诚心,即令侍者化成一只鸽子,自己则变成一只鹰,在鸽子后面穷追不舍。
修行者看到鸽子的危难情况,挺身而出,把鸽子揽入怀里保护着。老鹰吃不到鸽子,很是不满,责问修行者说:“我已经好几天没吃的了,再得不到吃的就会饿死。修行人不是以平等视众生吗?现在你救了它的命,却会害了我的命。”
修行者道:“你说得也有道理,为了表示公平起见,鸽子身上肉有多重,你就在我身上叼多少肉吃吧!”
天帝故意使放在天平秤上的修行者的肉总是比鸽子肉轻,不停地从修行者的身上割肉,直到割光他全身的肉,天平两端的重量还是无法相等。修行者只好舍身爬上天平秤以求相等。
天帝看到修行者的舍身精神,便随侍者一同变回了原形。天帝问修行者:“当你发现自己的肉已割尽,重量还是不相等时,你是否有丝毫的悔意?”
修行者答道:“行菩萨道者应有难行难修、人溺己溺的精神,为了救度众生的疾苦,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怎会后悔呢?”
天帝被他的慈悲心感动,恢复了修行者的健康,心悦诚服地认可了他的修行。在修行者的心中,鸽子的生命很重要,老鹰的饥饱也很重要,只有自己不重要,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慈悲心,以众生的苦乐为苦乐,正是佛心所在。本焕长老敬重佛祖的这番慈悲,更是效法佛祖关注众生,因为内心的无限敬仰与憧憬,并以此为言行准则。他不知结了多少人缘,给人多少希望,予人多少欢喜。他常说:“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福德在众生之中,如果没有众生,一切菩萨都不能成佛。”把他的话转换成平常人受用的话,即是:一个人的福祸与他者的际遇不可分割,欲想成就自己,需念念为别人。
当我们将手中的鲜花赠与别人时,自己已经闻到了鲜花的芳香;而当我们把泥巴甩向其他人的时候,自己的手已经被污泥染脏。与其在自我中心导入泥流,不如在成他人事的同时,成就内心一份欢喜。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有一个乞丐到寺院里找到荣西禅师,向他哭诉家中妻儿已经多日不曾进食,眼看就要饿死了,他不得已来请求禅师救助。
荣西禅师听后慈悲心顿生,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但是自己既无金钱,也没有多余的食物。他左右为难地环顾四周,突然看到了准备用来装饰佛像的金箔,于是他对乞丐说:“把这些金箔拿去换些钱,再给你的妻子孩子买些食物吧!”
乞丐离开之后,一直站在旁边的弟子终于忍不住怨气,对荣西禅师说:“师父,您怎么可以对佛祖不敬呢?”
荣西禅师心平气和地对弟子说:“我之所以这么做,正是出于对佛祖的一片敬重之心啊!”
弟子愤愤地说:“这些金箔本来是用来装饰佛像的,可您就这样送给了乞丐,我们要用什么来装饰佛像呢?难道这就是你对佛祖的敬重之心吗?”
荣西禅师正色说:“佛祖慈悲,割肉喂鹰、以身饲虎都在所不惜,我们怎么能为了装饰佛身而置人性命于不顾呢?”
禅师的施与解救了乞丐一家人,虽然禅师本身并没有从中获得解决寺人生计的食物或者金钱,但他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了一颗慈悲心。这种发自内心的善意的关怀,带给他人温暖的同时,也给自己一种成就感。
曾经有为禅师发愿要做一棵树,给行路人乘凉;愿是一架桥梁,让众生渡过河流到他们的目的地;愿做一盏灯,给众生光明及正确的方向。在给自己设定的期许里,禅师没有把“修成正果”、“我要成为……”列入其中,因为修成什么样的结果、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以为他人成就了什么为前提的。
像本焕长老说的世间没有不为众生的菩萨,在自己成就幸福的时候,不忘成就他人。一个不忘成就他人关怀的人,最终所得到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宽慰。
在广州白云山能仁寺中有一副对联,“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本多情,将天下众生的喜忧福祸都放在心中,这是禅法的心意。大慈大悲、与众生结缘正是佛心的深情,一个真正成佛的人往往是用情最深切的人。
相传释迦牟尼佛前世修行时,其诚心实意惊动了天界,天帝为了测试他的诚心,即令侍者化成一只鸽子,自己则变成一只鹰,在鸽子后面穷追不舍。
修行者看到鸽子的危难情况,挺身而出,把鸽子揽入怀里保护着。老鹰吃不到鸽子,很是不满,责问修行者说:“我已经好几天没吃的了,再得不到吃的就会饿死。修行人不是以平等视众生吗?现在你救了它的命,却会害了我的命。”
修行者道:“你说得也有道理,为了表示公平起见,鸽子身上肉有多重,你就在我身上叼多少肉吃吧!”
天帝故意使放在天平秤上的修行者的肉总是比鸽子肉轻,不停地从修行者的身上割肉,直到割光他全身的肉,天平两端的重量还是无法相等。修行者只好舍身爬上天平秤以求相等。
天帝看到修行者的舍身精神,便随侍者一同变回了原形。天帝问修行者:“当你发现自己的肉已割尽,重量还是不相等时,你是否有丝毫的悔意?”
修行者答道:“行菩萨道者应有难行难修、人溺己溺的精神,为了救度众生的疾苦,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怎会后悔呢?”
天帝被他的慈悲心感动,恢复了修行者的健康,心悦诚服地认可了他的修行。在修行者的心中,鸽子的生命很重要,老鹰的饥饱也很重要,只有自己不重要,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慈悲心,以众生的苦乐为苦乐,正是佛心所在。本焕长老敬重佛祖的这番慈悲,更是效法佛祖关注众生,因为内心的无限敬仰与憧憬,并以此为言行准则。他不知结了多少人缘,给人多少希望,予人多少欢喜。他常说:“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福德在众生之中,如果没有众生,一切菩萨都不能成佛。”把他的话转换成平常人受用的话,即是:一个人的福祸与他者的际遇不可分割,欲想成就自己,需念念为别人。
当我们将手中的鲜花赠与别人时,自己已经闻到了鲜花的芳香;而当我们把泥巴甩向其他人的时候,自己的手已经被污泥染脏。与其在自我中心导入泥流,不如在成他人事的同时,成就内心一份欢喜。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有一个乞丐到寺院里找到荣西禅师,向他哭诉家中妻儿已经多日不曾进食,眼看就要饿死了,他不得已来请求禅师救助。
荣西禅师听后慈悲心顿生,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但是自己既无金钱,也没有多余的食物。他左右为难地环顾四周,突然看到了准备用来装饰佛像的金箔,于是他对乞丐说:“把这些金箔拿去换些钱,再给你的妻子孩子买些食物吧!”
乞丐离开之后,一直站在旁边的弟子终于忍不住怨气,对荣西禅师说:“师父,您怎么可以对佛祖不敬呢?”
荣西禅师心平气和地对弟子说:“我之所以这么做,正是出于对佛祖的一片敬重之心啊!”
弟子愤愤地说:“这些金箔本来是用来装饰佛像的,可您就这样送给了乞丐,我们要用什么来装饰佛像呢?难道这就是你对佛祖的敬重之心吗?”
荣西禅师正色说:“佛祖慈悲,割肉喂鹰、以身饲虎都在所不惜,我们怎么能为了装饰佛身而置人性命于不顾呢?”
禅师的施与解救了乞丐一家人,虽然禅师本身并没有从中获得解决寺人生计的食物或者金钱,但他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了一颗慈悲心。这种发自内心的善意的关怀,带给他人温暖的同时,也给自己一种成就感。
曾经有为禅师发愿要做一棵树,给行路人乘凉;愿是一架桥梁,让众生渡过河流到他们的目的地;愿做一盏灯,给众生光明及正确的方向。在给自己设定的期许里,禅师没有把“修成正果”、“我要成为……”列入其中,因为修成什么样的结果、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以为他人成就了什么为前提的。
像本焕长老说的世间没有不为众生的菩萨,在自己成就幸福的时候,不忘成就他人。一个不忘成就他人关怀的人,最终所得到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宽慰。
分享到:
佛教与中国文学(张中行)
1932 人看过佛文学
09-03苏轼与禅(李豫川)
2367 人看过佛文学
09-03佛教与文章漫谈(黄文)
2262 人看过佛文学
09-03诗僧贯休(曾国富)
2237 人看过佛文学
09-03白居易《闲意》赏析(山雪)
2431 人看过佛文学
09-03人间佛教的生活(3)
2187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人间佛教的生活(2)
2290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人间佛教的生活(1)
2248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人间佛教的建立(3)
2179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人间佛教的建立(2)
2169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人间佛教的建立(1)
2325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净土思想(3)
2200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净土思想(2)
2257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净土思想(1)
2355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人生观(4)
2394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人生观(3)
2335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人生观(2)
2148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人生观(1)
2197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宇宙观(3)
2263 人看过佛文学
08-28佛教的宇宙观(2)
2109 人看过佛文学
08-28
热门文章推荐
莲池大师:出家人不能贪图财富 不然后果很严重
惊人!佛陀用20字揭开人类生死轮回原理
一辈子的修行!持守五戒必能长命百岁受人尊敬
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教育好儿女
348.云居自闲禅师悟道因缘
358.别山祖智禅师悟道因缘
291.育王德禅师悟道因缘
305.国清行机禅师悟道因缘
阅读TOP10
- 1让福德自然生起
- 2放下自我,不为外境所动
- 3尽量让众生高兴,别让众生烦恼
- 4业力靠什么改变 业果无法躲避,业障可以消除
- 5贪图极乐土,不是真念佛
- 6此岸彼岸一念间
- 7凡事要自然而然
- 8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 寻找不精进的原因
- 9《普门品》图文释义 36、救罗刹恶鬼难图
- 10慢慢来,着急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