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红尘就是落发为僧吗?
更新:2020-05-04 12:44:31
一 通常都说看破红尘就是落发为僧,那可能是指仕途失意、事业失败、婚姻离散、家庭破碎,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信心和勇气,在穷途末路,心灰意冷之余,就到佛门中找一条苟且偷生之路,所谓:伴着青磬红鱼,了此残生。这景象是非常消极、悲观,甚至悲惨的!佛门中的确有这种人,但这绝对不是进入佛门学佛者的通途和正途。 二 进入佛门,成为佛教徒,也并不等于出...
一
通常都说看破红尘就是落发为僧,那可能是指仕途失意、事业失败、婚姻离散、家庭破碎,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信心和勇气,在穷途末路,心灰意冷之余,就到佛门中找一条苟且偷生之路,所谓:伴着青磬红鱼,了此残生。这景象是非常消极、悲观,甚至悲惨的!佛门中的确有这种人,但这绝对不是进入佛门学佛者的通途和正途。 二 进入佛门,成为佛教徒,也并不等于出家。佛教徒分为在家与出家两大类,出家只是少数,在家才是佛教徒的多数。出家是全部生命的投入,所谓将此身心施予三宝和施予众生:施予三宝是为求法;施予众生是为度众。施予三宝乃为弘扬佛法、续佛慧命;施予众生则可摄化、救济苦海的众生。能够难舍能舍,难忍能忍,才是出家的正确目的。从难舍能舍而言,是放下名利、物欲;就难忍能忍而言,是承担如来的家业和众生的苦难,故所谓看破红尘实与出家的宗旨无关。 三 至于出家学佛,可以包括社会的一切阶层,且绝不为逃避现实,乃在和睦人间、净化人间,也就是佛化人间。如果学佛之后要离开人间,离群索居,那就违背了佛化人间的旨趣。在家学佛,在五戒、十善的生活原则下,对于家庭、社会、国家都应尽责尽分。所以学佛之后的在家人,他会更积极于人间的生活以及分内的责任。这也就是大乘佛教将菩萨的形象分为出家、在家两类的原因;出家菩萨是无牵无挂的比丘相,在家菩萨是福德庄严的天人相。 四 如果以看破红尘的本意而言,是属于消极的,而学佛却是积极的。我们可以把人间的生活形态和心态,分为三类: 第一,绝对的多数是属于恋世型的,对于任何事物都放不下,争名夺利、饮食男女、醉生梦死,苦恼终生而不知生为何来,死向何去?活着的时候放不下,要死的时候舍不得,所以佛称他们为可怜愍者。 第二类人是厌世者,他们或是愤世嫉俗,或怀才不遇;或是消极、悲观,对于生命抱着无可奈何的态度。因此,前者会变成玩世不恭,或退出人间社会的大舞台,而过隐遁的生活;后者若不自杀而死,也会逃避现实,抑郁以终。 第三类,是属于放得下、提得起的人。他们见到人间的疾苦,世事的危脆,以悲天悯人的怀抱,拯救世间众生于水深火热之中,即使跋山涉水,乃至于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这就是被后世称为贤者和圣人的型范。 五 以佛教的观点看,第一类人是凡夫根性;第二类人,类似小乘根性;第三类人,类似大乘根性。不过,若以佛法化导,第一类人虽是凡夫,也能够渐渐获得智慧,洞察世间现象,为人们减少烦恼,为社会减少灾难。第二类的小乘根性,则至少不会愤世嫉俗,或者寻短自杀,而会积极修行,早求出离生死苦海。进而也能为人间留下自我奋发,自我救济的模范和典型。第三类大乘根性者,则能由于佛法的化导,而赋予无限的生命、无穷的悲愿,生生世世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佛化人间,成就佛国净土;不仅度人,也要度尽一切众生。他们不会因阻挠而失望,也不会因便利而狂热;时时努力于因缘的促成,默默地耕耘,成功不必在我,却永远精进不懈,像这样的学佛态度,当然与看破红尘的观念了不相关。
分享到:
佛学经典的结集
2325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3098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经翻译家对中国文化之影响
2327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统合儒释的文化贯通——柳宗元与佛教论略
2310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禅悟与空灵之美
3187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浅谈魏晋时期玄学对佛学的影响
2447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传统文化对慧远佛学思想之影响
2176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禅文化与当代河北文化建设
2469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的传入与中国人的需求
2298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
3521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民间信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2420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美好人生 从心做起
3066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198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的传统形象及其现代意义略论
2227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试论佛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2427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6)
2311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5)
2223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4)
2250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3)
2276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2)
2405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
热门文章推荐
莲池大师:出家人不能贪图财富 不然后果很严重
惊人!佛陀用20字揭开人类生死轮回原理
一辈子的修行!持守五戒必能长命百岁受人尊敬
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教育好儿女
348.云居自闲禅师悟道因缘
358.别山祖智禅师悟道因缘
291.育王德禅师悟道因缘
305.国清行机禅师悟道因缘
阅读TOP10
- 1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
- 2禅悟与空灵之美
- 3十八罗汉中的静坐罗汉是谁?他为何要静坐?
- 4佛教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 5美好人生 从心做起
- 6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关系?
- 7“三藏十二部”经典指的是什么?包括哪些?
- 8佛家三宝是指什么?佛教以什么为三宝?有什么意思?
- 9三聚净戒是指什么?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
- 10禅文化与当代河北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