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十二部”经典指的是什么?包括哪些?
更新:2020-05-04 11:52:57
“三藏”是经藏、律藏和论藏。经藏是佛所说的经文,律藏是佛所制的戒律,论藏是佛弟子所造的论。“十二部”是将佛经分为十二类,也叫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身、本事、为曾有、方广、论议和授记。 在佛门中,我们经常会听人说到「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但很多人不太清楚「三藏十二部」所指的具体内容,下面根据《君友会大藏经》记载...
“三藏”是经藏、律藏和论藏。经藏是佛所说的经文,律藏是佛所制的戒律,论藏是佛弟子所造的论。“十二部”是将佛经分为十二类,也叫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身、本事、为曾有、方广、论议和授记。
在佛门中,我们经常会听人说到「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但很多人不太清楚「三藏十二部」所指的具体内容,下面根据《君友会大藏经》记载分别作简要的介绍。 「三藏十二部」中的三藏是指佛教的经、律、论三藏。「十二部」是指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别。 三藏 具体来说,「三藏」系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载,藏,是「摄」之义,即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若依觉音之说,则藏为「谙记」之义,即以谙诵之法而师徒口传。另据《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中载,藏为「器」之义,即容受所应知之一切教法之意。大众部与其它部派在三藏之外另加杂藏(本生因缘等),犊子部另加咒藏(真言、陀罗尼)而成立四藏。法藏部另加咒藏与菩萨藏,大众部之一说部另加杂集藏与禁咒藏,成实论加上杂藏与菩萨藏,六波罗蜜经加上般若波罗蜜多藏与陀罗尼藏,五者合称五藏。此外,经藏与律藏二者,或声闻藏与菩萨藏两者,并称为二藏。 「三藏」中的经藏,音译素怛缆藏、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即指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 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论藏,音译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意译作对法藏。对佛典经义加以论议,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而后人以殊胜之智能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论藏又称论部。 在《大乘庄严经论》卷四中举出了设立「三藏」之九种原因,即: 一、为对治疑惑,故设立修多罗。 二、为对治受用之二边,即令远离乐行之边、苦行之边,故设立毗尼。 三、为对治自心之见取,故设立阿毗昙。 四、为说三学,故设立修多罗。 五、为成就戒学、心学,故设立毗尼。 六、为成就慧学,故设立阿毗昙。 七、为讲说法及义,故设立修多罗。 八、为成就法及义,故设立毗尼。 九、为通达法及义,故设立阿毗昙。 在《释氏要览》卷中亦援引《阿毗达磨集论》之说,谓经藏乃用以对治疑烦恼,律藏对治受用二边之随烦恼,论藏对治自见取执之随烦恼。此外,西藏喇嘛教以三藏配于三毒,而谓律藏可断除贪欲,经藏可断除瞋恚,论藏可断除愚痴。 有关三藏的先后次第,尚无定论,若就三藏结集的先后而言,则其次第为经、律、论;若就行修之顺序而言,则为律、经、论。若将此三藏配于三学,则经相当于定学、律相当于戒学、论相当于慧学。同时,经亦包含戒、定、慧三学,律包含戒、定二学,论唯包含慧学。 在诸宗中,凡是以经立宗者,如华严宗、净土宗、密宗、日本日莲宗等,皆称为经宗;以律立宗者为律宗,如我国南山律宗;以论立宗者为论宗,如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等。又精通三藏之各藏者,分别称为经师、律师或论师。造论弘扬佛教者,称为论主或论师。精通三藏之法师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单称三藏。在我国,三藏之翻译家亦称三藏,例如称玄奘三藏、真谛三藏等。 十二部 「十二部」是佛所说的法,按照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又作十二分教、十二分圣教、十二分经。即: 一、契经,音译修多罗,即契于理契于机之佛教经典,又作长行。以散文直接记载佛陀之教说,即一般所说之经。 二、应颂,与契经相应,即以偈颂重复阐释契经所说之教法,故亦称重颂。这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理解。从形式上看,文句字数有定,与古诗相似,这是从梵文、巴利文沿袭而来的文体,一般称为偈颂。从内容上看,都是对长行内容的复述,故称应颂或重颂。应者,「顺应长行」;重者,「重宣其义」。 三、记莂,又作授记。本为教义之解说,后来特指佛陀对众弟子之未来修证果位所作的印记。通俗地说就是经典中所记载的佛陀明确告诉弟子何时可以成佛的经文。据《璎珞经》讲有八种授记,《法华经》第六品专名「授记品」。 四、讽颂,又作孤起。全部皆以偈颂来记载佛陀之教说。与应颂不同者,应颂是重述长行文中之义,此则以颂文颂出教义,故称孤起。也就是不依前面长行文的意义,单独发起的偈颂。 五、自说,佛陀未待他人问法或者无请问佛法者,而佛自行开示教说的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我们知道,佛陀说法,多是弟子先请问,佛再作答,于一问一答中深入开来。而自说一体,是指弟子们不知提问,而佛从大事因缘出发,认为教义重大,即便无人求法请问,也要主动开示众生。 六、因缘,记载见佛闻法,或佛说法教化之因缘,如诸经之序品。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因缘是有关该经在甚么情况下,为解决甚么问题,对甚么人而说的等等记述,属于交代背景、主题、性质、目的等内容。 七、譬喻,佛说种种譬喻以令众生容易开悟的经文。如《法华经》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等。 八、本事,载本生谭以外之佛陀与弟子前生之行谊。也就是佛经中所记载的许多有关佛讲述某菩萨或弟子过去几生几世所作所为的种种因缘事业,此类即称为本事经,如《法华经》中的「药王菩萨品」即是其例。 九、本生,记载佛陀前生修行之种种大悲行。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如《佛本生经》中就讲述了佛陀在过去世修行时,为鹿、为鹰等动物舍己度化众生的故事。 十、方广,字面意思是宣说广大深奥之教义的经文。宽泛点说,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凡属宣讲菩萨道的教理,弘扬菩萨行的法门,均属方广,是为教化大乘菩萨的大乘经典的通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对于方广经典,《菩萨地持经》卷三云:「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十一、希法,又作未曾有法。记载佛陀及诸弟子希有之事。此是形容佛在说法中显现出来的种种神力、吉祥、瑞相的经文。之所以称名「未曾有」,是因为这些瑞相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从来未曾有的境界,众弟子同声赞叹:「未曾有」而得名。如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十二、论议,记载佛论议抉择诸法体性,分别明了其义,是一切论书的通称。论议是佛法经典的主要形式,即「以理论议,明辩法相。」如佛为声闻乘说「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义理。在文体上显示为「一问一答」或「直发精义」的两种,显示了佛说法的活泼亲切。 此十二部,大小乘共通。然而诸经中有人称惟方广为大乘独有之经;有人认为除记莂、自说、方广外,其余九部皆属小乘经;也有人认为除因缘、譬喻、论议外,其余九部皆属大乘经;或有人以为譬喻、本生、论议外之九部为九部经;又有以为除自说、譬喻、论议外之九部为九部经。惟九部与十二部二种分类中,九部之说法较为古老,但却较有力。上所谓九部经,又作九分教、九部法。又此十二部究摄于经律论三藏之何种藏中,古往今来亦有不同的说法。 为了方便后人记忆这十二部经的名称,古人将十二部经编成了一首偈颂: 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详如大论三十三
分享到:
佛学经典的结集
2295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3012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经翻译家对中国文化之影响
2293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统合儒释的文化贯通——柳宗元与佛教论略
2266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禅悟与空灵之美
3090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浅谈魏晋时期玄学对佛学的影响
2413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传统文化对慧远佛学思想之影响
2135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禅文化与当代河北文化建设
2425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的传入与中国人的需求
2253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
3402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民间信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2375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美好人生 从心做起
2991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161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的传统形象及其现代意义略论
2194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试论佛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2394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6)
2280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5)
2194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4)
2222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3)
2244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2)
2353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
热门文章推荐
莲池大师:出家人不能贪图财富 不然后果很严重
惊人!佛陀用20字揭开人类生死轮回原理
一辈子的修行!持守五戒必能长命百岁受人尊敬
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教育好儿女
348.云居自闲禅师悟道因缘
358.别山祖智禅师悟道因缘
291.育王德禅师悟道因缘
305.国清行机禅师悟道因缘
阅读TOP10
- 1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
- 2禅悟与空灵之美
- 3十八罗汉中的静坐罗汉是谁?他为何要静坐?
- 4佛教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 5美好人生 从心做起
- 6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关系?
- 7“三藏十二部”经典指的是什么?包括哪些?
- 8佛家三宝是指什么?佛教以什么为三宝?有什么意思?
- 9三聚净戒是指什么?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
- 10禅文化与当代河北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