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信心是皈依的基础
更新:2020-05-04 12:43:55
皈依,是进入一切正法之门。皈依的基础,就是信心。这种信心包括对正法所产生的清净信、欲乐信以及胜解信三种。 一、清净信 清净信是三种信心中,第一个产生出来的。什么是清净信呢?比如一个原本没有什么信仰的人,当他走进一座雄伟庄严的大殿,或参加某个法会。看到了慈眉善目的佛菩萨像,清净肃穆的佛塔,或听闻到僧众念诵佛经的梵音时。感受到佛陀的伟大,以及佛...
皈依,是进入一切正法之门。皈依的基础,就是信心。这种信心包括对正法所产生的清净信、欲乐信以及胜解信三种。
一、清净信 清净信是三种信心中,第一个产生出来的。什么是清净信呢?比如一个原本没有什么信仰的人,当他走进一座雄伟庄严的大殿,或参加某个法会。看到了慈眉善目的佛菩萨像,清净肃穆的佛塔,或听闻到僧众念诵佛经的梵音时。感受到佛陀的伟大,以及佛法广阔深厚的力量,他会觉得非常欢喜,甚至高兴到毛发耸立,热泪盈眶,因而由衷生起一种信心。别人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也说不出所以然。 这种由清净心引发的信心,就是清净信。就好像很多人一想到观世音菩萨,马上被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所感动。一想到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也会为他伟大的愿力而落泪。这种虔诚的信心,就是一种清净信。 清净信中所产生的欢喜心,就像一个小孩很久没见到自己的母亲,当他一见到妈妈时,心中自然流露出无可言喻的欢喜。我们对佛菩萨的喜悦,也是从心中自然发出来的。产生欢喜心,是具有佛缘的一种象征。《禅定王经》中说,亲近佛门时,有毛发耸立掉眼泪等现象,表示这个人心中已有成佛的种子。 我们平时应当用清净感恩的心,常常忆念佛菩萨,时时思惟上师和三宝无边的慈悲和深广的恩德。祈求他们的加持,庇佑我们以及一切众生。 但是,有些人所生起的清净信只是短暂的,当他离开佛堂或寺庙之后,世俗的事情一摊开在眼前时,马上就会忘记这些法喜。真正的清净信必须要慢慢培养。 二、欲乐信 第二种信心是欲乐信。当我们进入佛门,产生了清净信之后。经由很多法师、道友和金刚师兄弟,讲解因果业报的关系和六道轮回的痛苦等道理,会生起避免堕入三恶道之心。因为明白善趣的好处时,会生起想要精进修行,获得福报的念头。 也就是说,因为明了作恶的恶果而生起断除恶行之心,因为知道善法的福报和功德而生起行持善法之心。这种乐善去恶之心,就是欲乐信。有了欲乐信的人,对因果业报深信不疑,乐善好施。遇到任何外缘,知道如何舍取,知道如何约束自己。 虽然生起欲乐信是很难能可贵的,但因为欲乐信的心中想要得到的,大多是人天美妙的福报。这是一种为了追求世间的幸福快乐而修行的心态,所以这也是一种短暂的觉受。欲乐信在遇到挫折痛苦的时候,就很容易退失。虽然生起清净信和欲乐信十分难得,但还不够究竟。 如果我们时时忆念佛菩萨伟大的恩德,多想想诸佛菩萨利益众生的智慧与善巧。就可以保有心中欢喜的清净信,维持行善去恶的欲乐信。如果我们能将这两种信心,长时间存留在自己心上,追随佛菩萨和大成就者们的行谊,就不容易退转了。 三、胜解信 清净信和欲乐信是学佛修行中不可或缺的,我们将已发出的清净信与欲乐信,在心相续中无间断地思维酝酿慢慢增长,不让虔诚心在短暂间消失。在探究体悟佛法义理的同时,深信三宝的功德和加持。无论自己身处于痛苦或快乐中,是贫穷还是富有,身体是健康还是生病,甚至是生还是死,永远将三宝当作自己唯一依赖和希望的皈依处。这种深植心中,对三宝永久坚定不移,不因任何无常变化而改变的信心,就是胜解信。 有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很虔诚地去祈求菩萨。但结果不但没如愿,甚至还受到很大的挫折。因此怀疑三宝,认为佛菩萨没有保佑他,对三宝的信心产生了动摇而退转,转而信仰其它外道等等。这种受到现实外境影响,而动摇对三宝原来的虔诚心,就不是胜解信。 充满胜解信的人深信三宝,把自己的一切都托付给三宝。所作的一切善行,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现世的快乐。而是为了自己乃至众生能出离轮回,究竟解脱,为利益众生,希望成就佛陀的果位。因此,不管在任何时候,发生任何事情,绝不会因为外在任何因素,产生丝毫负面的影响,左右自己对上师和三宝的信心。 在三种信心中,胜解信是最虔诚、最殊胜的。因为胜解信是在根本上明白佛法义理,体悟本性之后而生起的坚固信仰。谁能发出永远不退转的虔诚心,必定会得到三宝的加持。
分享到:
佛学经典的结集
2325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3098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经翻译家对中国文化之影响
2327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统合儒释的文化贯通——柳宗元与佛教论略
2310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禅悟与空灵之美
3187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浅谈魏晋时期玄学对佛学的影响
2447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传统文化对慧远佛学思想之影响
2176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禅文化与当代河北文化建设
2469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的传入与中国人的需求
2298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
3521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民间信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2420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美好人生 从心做起
3066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198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的传统形象及其现代意义略论
2227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试论佛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2427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6)
2311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5)
2223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4)
2250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3)
2276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2)
2405 人看过佛教常识
05-06
热门文章推荐
莲池大师:出家人不能贪图财富 不然后果很严重
惊人!佛陀用20字揭开人类生死轮回原理
一辈子的修行!持守五戒必能长命百岁受人尊敬
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教育好儿女
348.云居自闲禅师悟道因缘
358.别山祖智禅师悟道因缘
291.育王德禅师悟道因缘
305.国清行机禅师悟道因缘
阅读TOP10
- 1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
- 2禅悟与空灵之美
- 3十八罗汉中的静坐罗汉是谁?他为何要静坐?
- 4佛教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 5美好人生 从心做起
- 6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关系?
- 7“三藏十二部”经典指的是什么?包括哪些?
- 8佛家三宝是指什么?佛教以什么为三宝?有什么意思?
- 9三聚净戒是指什么?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
- 10禅文化与当代河北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