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素食佛缘 佛文学 佛教故事 佛学音乐 佛学经书 佛教常识 佛教戒律

宋高僧传--译经6.唐洛京长寿寺菩提流志

更新:2020-05-06 11:18:20

   宋高僧传--译经6.唐洛京长寿寺菩提流志   唐洛京长寿寺菩提流志   【原 文】   释菩提流志,南天竺国人也,净行婆罗门种,姓迦叶氏。   年十二,就外道出家,事波罗奢罗,学声明、僧佉等论。历数、呪术、阴阳、谶纬,靡不该通。午逾耳顺①,方乃回心,知外法之乖违。   悟释门之渊默,隐居山谷,积习头陀。初依耶舍瞿沙三藏学诸经论,其后游历五天,徧亲讲肆。高宗...

   宋高僧传--译经6.唐洛京长寿寺菩提流志


  唐洛京长寿寺菩提流志
  【原 文】
  释菩提流志,南天竺国人也,净行婆罗门种,姓迦叶氏。
  年十二,就外道出家,事波罗奢罗,学声明、僧佉等论。历数、呪术、阴阳、谶纬,靡不该通。午逾耳顺①,方乃回心,知外法之乖违。
  悟释门之渊默,隐居山谷,积习头陀。初依耶舍瞿沙三藏学诸经论,其后游历五天,徧亲讲肆。高宗本帝闻其远誉,挹彼高风,永淳二年,遣使迎接。天后复加郑重,令住东洛福先寺译《佛境界》、《宝雨》、《华严》等经,凡十一部。
  中宗神龙二年,又住京兆崇福寺,译《大宝积经》。属孝和厌代,睿宗登极,勑于北苑白莲池、甘露亭,续其译事,翻度云毕,御序冠诸。其经旧新凡四十九会,总一百二十卷。
  先天二年四月八日进内,此译场中沙门思忠、天竺大首领伊舍罗等译梵文,天竺沙门波若屈多、沙门达摩证梵义,沙门履方、宗一、慧觉笔受,沙门深亮、胜庄、尘外、无着、怀迪证义,沙门承礼、云观、神暕、道本次文。
  次有润文官卢粲、学士徐坚、中书舍人苏瑨、给事中崔璩、中书门下三品陆象先、尚书郭元振、中书令张说、侍中魏知古,儒释二家,构成全美。《宝积》用贤既广,流志运功最多。
  所慊者古今共译《一切陀罗尼》末句云「莎嚩诃」,皆不窃考清浊,遂使命章有异。或云「萨婆诃」,或云「馺皤诃」等,九呼不伦,楷定梵音,悉无本旨。
  此非梵僧传诵不的,自是执笔之误,故剋取「莎桑巴反嚩无可反诃呼个反」为正矣。
  志开元十二年,随驾居洛京长寿寺。十五年十一月四日,嘱诫弟子五日斋时,令侍人散去,右胁安卧,奄然而卒,春秋一百五十六。帝闻轸悼②,勑试鸿胪卿,谥曰“开元一切徧知三藏”。
  遣内侍杜怀信监护丧事,出内车物,务令优赡。用卤簿、羽仪、幡幢、花盖,阗塞衢路。十二月一日,迁窆于洛南龙门西北原,起塔,勒石志之。
  注 释
  ①耳顺:《论语》有「六十而耳顺」之语,后多以耳顺为六十岁之代称。
  ②轸悼:沈痛哀悼。
  【译 文】
  释菩提流志,南印度人,婆罗门种姓,姓迦叶氏。十二岁时,就外道出家,师事波罗奢罗,学声明、僧佉诸论,对历数、咒术、阴阳、谶纬等,无所不通。至六十岁时,才知外道之乖谬,遂回心转意,皈依佛门,隐居山谷,修习头陀行。
  起初依耶舍瞿沙三藏学诸经论,其后游历五印,遍听法席。唐高宗李治闻其盛誉,于永淳二年(公元六八三年)遣使迎他来华,武后年间,更受尊崇,敕住于洛阳福先寺,翻译《佛境界》、《宝雨》、《华严》诸经,凡十一部。
  中宗神龙二年(公元七○六年)又移住西京(长安)崇福寺,译出《大宝积经》。中宗去世,睿宗继位,敕于北苑白莲池、甘露亭续其译事。该经翻译出来后,皇上亲自为之作序。
  此经新旧共四十九会,总一百二十卷。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译毕,四月八日进呈皇上。
  在此译场中,沙门思忠、天竺大首领伊舍罗等译梵文,天竺沙门波若屈多、沙门达摩证梵义,沙门履方、宗一、慧觉任笔受,沙门深亮、胜庄、尘外、无着、怀迪任证义,沙门承礼、云观、神暕、道本任缀文。
  此外还有润文官卢粲、学士徐坚、中书舍人苏瑨、给事中崔璩、中书门下三品陆象先、尚书郭元振、中书令张说、侍中魏知古,儒释二家,同襄是举,共成译事。《大宝积经》的翻译虽然调动了多方面的人,但菩提流志用力最勤。
  其功最大,所不足者,古今所译《一切陀罗尼》末句称「莎嚩诃」,都不详加考订,遂使命章各异。
  或云“萨婆诃”,或云“馺皤诃”,称呼各异,多谐梵音,悉无本旨。这不是梵僧传诵不准确,而是执笔者之误写,实应以「莎嚩诃」为正矣。
  开元十二年,菩提流志随皇上到了洛阳长寿寺,开元十五年十一月四日,嘱诫弟子五日斋时,令侍者散去,右胁安卧,奄然而逝,世寿一百五十六。
  皇上闻讯,深表哀悼,敕试鸿胪卿,谥号「开元一切逼知三藏」。派内侍杜怀僧监护丧事,所需钱物,由内库供给,务令优赡。出葬那一天,旌旗幡幢,塞满道路。
  十二月一日,迁葬于洛阳南面之龙门西北的原野上,并起塔立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