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素食佛缘 佛文学 佛教故事 佛学音乐 佛学经书 佛教常识 佛教戒律

唐高僧传--习禅1.魏嵩岳少林寺天竺僧佛陀

更新:2020-05-06 09:58:59

   唐高僧传--习禅1.魏嵩岳少林寺天竺僧佛陀   魏嵩岳少林寺天竺僧佛陀   【原 文】   佛陀禅师,此云觉者,本天竺人。学务静摄,志在观方。结友六人,相随业道。五僧证果,唯佛陀无获。遂勤苦励节,如救身衣,进退惟咎,莫知投厝。时得道友曰:“修道籍机,时来便克,非可斯须徒为虚死。卿于震旦,特是别缘,度二弟子,深有大益也”。因从之,游历诸国,遂至魏北台之恒安焉...

   唐高僧传--习禅1.魏嵩岳少林寺天竺僧佛陀


  魏嵩岳少林寺天竺僧佛陀
  【原 文】
  佛陀禅师,此云觉者,本天竺人。学务静摄,志在观方。结友六人,相随业道。五僧证果,唯佛陀无获。遂勤苦励节,如救身衣,进退惟咎,莫知投厝。时得道友曰:“修道籍机,时来便克,非可斯须徒为虚死。卿于震旦,特是别缘,度二弟子,深有大益也”。因从之,游历诸国,遂至魏北台之恒安焉。时值孝文敬隆诚至,别设禅林,凿石为龛,结徒定念。国家资供,倍加余部。而征应潜著,皆异之非常人也。
  恒安城内康家,资财百万,崇重佛法,为佛陀造别院。常居室内,自静遵业。有小儿见门隙内炎火赫然,惊告院主,合家总萃,都无所见。其通微玄,观斯例众也。识者验以为得道矣。
  后随帝南迁,定都伊洛,复设静院,敕以处之。而性爱幽栖,林谷是托,屡往嵩岳,高谢人世。有敕就少室山为之造寺,今之少林是也。帝用居处,四海息心之俦,闻风响会者,众恒数百。笃课出要,成济极焉。时或告众曰:“此少林精舍,别有灵祇卫护,一立已后,终无事乏”。由使造者弥山而僧廪丰溢,沿彼至今,将二百载,虽荒荐频繁,而寺业充实,远用比之,佛陀无谬传矣。
  时又入洛,将度有缘。沙门慧光,年立十二,在天街井栏上,反踢蹀□,一连五百,众人諠竞,异而观之。佛陀因见怪曰:“此小儿世戏有工,道业亦应无味”。意欲引度,权以杖打头,声响清彻。既善声论,知堪法器。乃问能出家否?光曰:“固其本怀耳”。遂度之。解冠终古,具如别传。
  又令弟子道房,度沙门僧稠,教其定业。自化行东夏,唯此两贤,得道记之。谅有深疑,年渐迟暮,不预僧伦。委诸学徒,自相成业。躬移寺外别处零房,感一善神,常随影护,亦令设食而祠飨之。后报欲终,在房门之壁手画神像,于今尚存。
  【译 文】
  佛陀禅师,汉地称觉者,本天竺人。其学崇尚静修,注重止观。曾结交六个道友,相随学道修行。其中五人已证道果,只有佛陀未有成就。遂发奋修行,勤苦励节,兢兢业业,坚持不懈。其得道之道友就对他说:“修道须藉助机缘,机缘一到,自然有成,不必如此执意追求。你于汉地有大机缘,所度两个弟子,将对汉地佛教产生巨大影响”。
  佛陀听从了道友之劝告,遂游历诸国,最后到了北魏北台之恒安。当时魏孝文皇帝崇敬佛法,对他礼遇有加,另外设立禅林,凿石为塔,结集徒众修习禅定。一切费用,由国家资给。他潜心修行,多有异于常人。
  恒安城内有一姓康的大户,家财万贯,他又崇信佛法,为佛陀另造别院。他常居住于此别院内专志修行。有一小儿从门隙内见里面炎火炽烈,就报告院主。院主遂率全家前去观看,却一无所见。他幽微玄妙的修行,可见一斑,识者以为此是他得道的象征。
  后来随帝南迁,定都洛阳,又设立静院,让他居住。但他性喜幽栖,林谷是托,屡往南岳,高谢人世。皇上又敕于少室山为之造寺,亦即今之少林寺也。自此之后,四方学众闻名而至,往少室山向他参学者常数百人。授课精要,济人颇多,他曾告诉徒众曰:“此少林寺别有灵祇护佑,一经建立之后,将历久不衰”。此后,到嵩岳去参访游学的人更多,少林寺也日愈昌盛,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虽屡发饥荒,但少林寺却一直很兴盛、发达。可见佛陀所说不谬。
  后来,佛陀禅师又到洛阳,将度化有缘之人。当时有一个小孩,名叫慧光,才十二岁,在天街之栏杆上反踢毽子,一连踢五百下,许多人都在那里围观,佛陀见后,也甚感奇异说:“此小儿毽子踢得这么好,若修学佛法,必定也会出类拔萃”。很想度化他,就用拐杖打他的头,小孩被打就叫了起来,其声音宏亮、清脆,佛陀一听,知是道器,就问他可愿意出家,慧光曰:“出家正是我之本愿”。佛陀遂度化之,后来果真成为一位得道高僧。其事迹另见别传。
  后来,佛陀禅师又令弟子道房度化沙门僧稠,教他修习禅定。佛陀行化东土,唯此僧稠与慧光称得上是得道之贤弟子。到了晚年,佛陀便不再参预佛界之事,让诸弟子自己修行,他自己则单独移住别处。曾感得一善神,常随卫护,佛陀常设食祠飨之。临终时,他亲手在房门之壁上画了一幅神像,至今犹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