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在三伏” 中医养生全攻略

更新:2020-05-04 09:00:15

 “热在三伏” 中医养生全攻略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的入伏的时间:   初伏:7月18日-7月27日   中伏:7月28日-8月6日   末伏:8月7日-8月16日。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

 “热在三伏” 中医养生全攻略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的入伏的时间:
  初伏:7月18日-7月27日
  中伏:7月28日-8月6日
  末伏:8月7日-8月16日。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伏”可称“长夏”,“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其中“伏”为“土”。“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
  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期间在饮食上,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多食用山药、薏米、荷叶等养脾祛湿的食材,以促进人体内的湿气排出。
  清淡的粥品成为快速补充体力的佳品:
  炎热的气候让很多人没有食欲,这时候清淡的粥品成为快速补充体力的佳品。而受到湿气大的影响,在粥品中放入荷叶、竹叶等祛湿利尿的食材是不错的选择。在熬制荷叶粥时要先煮荷叶水,至荷叶水沸腾后再将米放进去,这样可以让荷叶中的营养快速释放。如果一家有5-6口人,那么使用一张荷叶就可以了。另外,在食用粥品前可以冰一下,这样荷叶中淡淡的土味就不会明显,喜欢甜味的人们还可以放入润肺的冰糖,别有一番风味。除此之外,竹叶、红小豆、绿豆等皆是利湿消肿不错的食材,都可以搭配在粥品中。
  伏天,上班族易出现疲劳、脾胃不和的症状。“湿”和“热”都是导致人们发病的根源。而中医讲“湿气通于脾”,因此,养脾也是伏天养生的重要环节。山药、薏米等都有健脾利湿、清热补气的功效。
  将山药蒸好磨成泥,淋上甜甜的蓝莓酱或是草莓酱,一款清口的山药泥就做好了,不仅口感绵软,而且其中多含淀粉,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同时,也适合正在瘦身的女孩们当主食食用。另外,伏天里还可以适量地食用一些杏仁,杏仁除了健脾胃外,更有润肺润肠的功效,有助于人体排毒。酱菜中的杏仁、自己烤制的杏仁等都是佐粥佐餐不错的选择。
  祛湿好的食物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汤等都是效果很不错的。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
  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最好推荐喝热茶,对身体污浊的因子的排出很有帮助。
  常在空调屋里工作的白领,汗腺总处于收缩状态,体内的汗液和毒素不易挥发,这时可以多食一些属性温热的姜或在饮食中略加一些辣味,不仅可以提高食欲,还有助排汗,促进血液循环。另外,伏天里用温热的茶品代替冰饮,也有助利尿并刺激新陈代谢。“湿”性体质的人分为湿热和寒湿,湿热的人应多喝绿茶、青茶等温凉的茶品,
  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小儿因为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气血充盛,同时皮肤吸收较成年人好等因素有关,脏气清灵,肌肤薄嫩,使用“三伏贴”的效果较成人更好。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亦即“三伏贴”) 。
  “夏练三伏”不宜勉强,“慢运动”更合适
  俗语说: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其意义在于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 建议一个“慢”字,在三伏天做些慢运动、有氧运动,在温度不是特别高时,到户外散步、打太极拳或游泳,一来不会中暑,二来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走路、爬山、拜佛、五体投地功(磕大头)、练习太极拳都是很好的运动,运动时出些汗对排湿有很大帮助,但运动时尽量不要让呼吸紊乱,气喘吁吁或者大汗淋漓,大汗淋漓反而会伤阳气,三伏天,让身体适度出汗,可以带走体内暑湿之邪,流汗可以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排毒,调整人的体温和体液,同时将体内废物排出,血液循环也更为通畅,可让身体轻松排去三伏暑湿。
  三伏天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1、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2、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
  3、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4、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