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自私国王搜刮民财,经小孩点化归还百姓 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 昨天 过去,佛陀曾是位寡母的孩子,他素喜朝礼寺庙,厌离邪道,喜持正行,虔诚皈敬三宝,禀承佛陀教化,白天请益,晚间持诵,修行越来越精深,境界越来越高远。他博览经卷典籍,对经中所载的古贤孝行渴慕不已,就如同饥饿的人做梦都想着食物一般。 小孩所在国家的国王昏庸无道,贪财好色,不重贤良...
佛教故事:自私国王搜刮民财,经小孩点化归还百姓 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 昨天
过去,佛陀曾是位寡母的孩子,他素喜朝礼寺庙,厌离邪道,喜持正行,虔诚皈敬三宝,禀承佛陀教化,白天请益,晚间持诵,修行越来越精深,境界越来越高远。他博览经卷典籍,对经中所载的古贤孝行渴慕不已,就如同饥饿的人做梦都想着食物一般。
小孩所在国家的国王昏庸无道,贪财好色,不重贤良,无视百姓。
某一天,国王想到生死无常,便心中思维:“我平素为恶不仁,死后不是要堕太山地狱了吗?我现在何不集天下黄金,以此来进贡太山王呢?”于是,国王便下严令搜刮民财:“有人就算藏匿一枚金币,其罪当杀。”就这样过了三年,百姓的黄金被收的一干二净。
而后,国王又诈称:“如果有人哪怕拿一点点黄金上贡,我就把小公主许配给他,并赐他上等爵位。”
小孩对母亲说:“当时曾把一枚金币放在父亲口中下葬,想以此来贿赂太山王,现在应该还在,我们可以取出来献给国王。”
母亲说:“可以。”于是,小孩取出金币,进贡给了国王。
国王令人录入国库,并问这是从哪里获得的金币。
小孩回答:“我父亲去世下葬时,曾把金币放在他嘴里,想以此贿赂太山王,现在见大王许以爵位来求金,故此才挖开了我父亲的坟,打开棺木取出了这枚金币。”
国王问:“你父亲去世多久了?”
小孩回答:“已经十一年了。”
国王问:“那你父亲没贿赂太山王吗?”
小孩回答:“在所有的圣人典籍中,唯有佛教至真至上。佛经中说:‘为善福追,作恶祸随,福之与祸,犹影响焉。’想靠移动身体来避开影子,靠按住大山来来让其无声,这样能做得到吗?”
国王说:“不能。”
小孩说:“人身为四大假合所成,命终四大分离,灵识随缘变化轮回,有什么可贿赂的呢?大王因为前世的布施功德,今世转生为王,若仍能崇尚仁爱,恩泽普及天下,虽然没有证得道果,后世也一定会继续为王的。”
国王听了欢喜不已,遂大赦天下,并把强行征收的黄金尽数归还。
佛陀对弟子们说:“那时,国王为了得到百姓手里的黄金不惜残害无辜,菩萨听到百姓的哀号,为之伤心落泪,于是不顾生死地指责暴政,济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因为感恩而信奉佛教,守持佛戒,进而使得国家渐渐变得富强起来。当时的那个小孩就是我。”
菩萨志向高远坚贞,以勇猛精进行实现解脱成就,就是这样。
佛教故事:八岁小和尚证得罗汉果 飞入皇宫开示讲法
很久以前,当时印度由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有一次印度境内爆发传染病,阿育王担心疫情会扩大,下令阻断皇宫对外交通,并派使者前往寺院,祈请圣僧慈悲祝祷疾病早日消除、天下太平。当时僧团派出已证得罗汉果位的八岁妙颜沙弥前往皇宫,为阿育王、夫人、大臣、宫女开示佛法。
妙颜沙弥施展神足通飞到皇宫中,阿育王夫人及宫女见到妙颜沙弥,虽然年幼,但却极为俊美,都很欢喜。双方礼拜问讯之后,阿育王夫人越看越喜欢,心生怜惜,不由伸手想要拥抱妙颜沙弥,妙颜沙弥当即制止。
阿育王夫人问:“法师你年纪这么小,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想抱一抱你,表示关爱疼惜,又有什么过失?”
妙颜沙弥正色回答:“情爱贪着非常微细,如同栗子般大小的火苗,却能燃烧万里原野,指头般细小的水流,却能穿透坚固石头,都是由少变多、由小变大。所以有智之士懂得远离讥嫌、躲避怀疑,防患未然。”
妙颜沙弥这一番话,义正词严,直指人心,声量弘大,传到正殿。阿育王问身旁大臣这是谁在讲话,才知妙颜沙弥已经抵达宫中。于是,阿育王也前往妙颜沙弥所在,待礼拜问讯后,询问两人为何争执,妙颜沙弥就将事情原委解说一遍。
阿育王也觉得不可思议,不解地问:“尊者,夫人此举究竟有何不妥,为何尊者竟要严词拒绝?”
妙颜沙弥答道:“佛陀制定戒律,目的是为让弟子不违犯规范,在弊病未发生之时,就要谨小慎微,防患未然。世间规矩也是如此:女孩子七岁后不可在父亲书桌上嬉戏,男孩子八岁后不能坐在母亲床上;在果树下不能举手整理头冠,在瓜田中不能弯腰捆绑鞋带,这些都是为了远离讥嫌,防止弊病的产生与扩大。”
妙颜沙弥接着又说:“我已证漏尽通,再无任何俗世烦恼,犹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又如琉璃晶莹剔透。虽然夫人疼爱怜惜我的情感,如同母亲对儿子的那种爱护;但凡夫未能灭除贪嗔痴三毒,如果他们做出这等举措,又会有什么样后果?所以,这种行径,绝不可行。”
阿育王和夫人听妙颜开示后,相当惊讶,没有想到妙颜沙弥年仅八岁,心念竟是如此微细,如此谨小慎微。
随后,妙颜沙弥慈悲地为宫中大众开演微妙胜法,国王、夫人、宫女及大臣等五百余人,听妙颜沙弥开示后,都对佛法生大信心,信守教诲,欢喜奉行。
有识之士看到这篇故事,不由感喟:
情欲染污极为微细,为舍离欲爱的根本烦恼,修行人须在起心动念处觉察烦恼、转化烦恼,才能转凡成圣。
佛陀和姨母摩诃波闍波提虽情同母子,仍拒绝接受她供养的精致袈裟,就是以身作则,告诫弟子防微杜渐,在错误发生前,就能谨小慎微,防患未然。
佛菩萨之心是细中之细,凡夫之心则是粗中之粗,唯有仰仗佛法智慧引导,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光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