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蜜多是印度佛教史上有名的高僧大德,中国禅宗将之奉为西天第九祖,天台宗亦以之为自家的印度祖师。据说此人修行功力极为深厚,传法布道经常是随机而发,富於变化,不拘一格。他的这类故事有许多流传下来,其中之一例是他法化某位印度国王的事情。 据说,佛陀蜜多在世的时候,印度有一位国王,知识渊博,聪明机智,能力广大,所控地域极为广阔。遗憾的是,国王却对佛法不感兴...
佛陀蜜多是印度佛教史上有名的高僧大德,中国禅宗将之奉为西天第九祖,天台宗亦以之为自家的印度祖师。据说此人修行功力极为深厚,传法布道经常是随机而发,富於变化,不拘一格。他的这类故事有许多流传下来,其中之一例是他法化某位印度国王的事情。
据说,佛陀蜜多在世的时候,印度有一位国王,知识渊博,聪明机智,能力广大,所控地域极为广阔。遗憾的是,国王却对佛法不感兴趣,一味支援信仰异教,对佛教轻则辱谩,重则打击,给佛教的发展传播造成一定的危害。这事被佛陀蜜多知道了,一下便激起了他护法传教的雄心壮志。他想∶既然你国王心怀偏见,我就偏要先去感化你,也好使此国佛法早行。这就好比伐树一样,只有先动树的根干,其枝叶花茎才不能久存。雄心已定,但要真正感化却需使些水磨功夫。别的暂且不说,光是接近国王便需要一番苦功。
怎样才能接近国王呢?佛陀蜜多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使用迂回战术,设法使国王对自己产生注意。於是,他扛起一顶红色的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国王前边不远不近地行走。一年过去了,佛陀蜜多没有引起国王的注意。两年、三年,直到十一年过去了,佛陀蜜多仍然没能成功。这麽多年的风风雨雨,加上年月的无情流过,早使佛陀蜜多成了另外一个人了。但出於对佛教的献身精神,他仍然不懈地坚持著。他确信,机会就要来了。果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十二年的时候,国王终於注意到这个总是身扛赤幡,走在自己前面的人。他立刻派人去延请,问道∶「你是什麽人?为什麽总是扛著赤幡在我前边行走?」佛陀蜜多回答∶「我是智者,善於辩论,一直希望国王您给我个机会。」国王听後,被佛陀蜜多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便立即传令国中所有的婆罗门,凡善於言谈论辩的都到王宫正殿汇集,与沙门佛陀蜜多进行论辩。
这天,王宫正殿香云霭霭,繁花艳艳,布置得庄严整肃,乾净明快。殿内大地上整齐地排满了座具,上面坐满了来自全国的婆罗门论士。佛陀蜜多在自己的座位上落坐後,便与他们辩论起来。辩论采用「无方论」形式,即不拘内容,不限主题,随参加者的爱好自选问题进行交锋。这便不只是简单的辩论,而是学识宽与窄的考较了。佛陀蜜多不愧为佛门巨象,最终取得全部辩论的胜利。
据说,在辩论过程中,智慧略低的人经不起佛陀蜜多的一句反驳,较高的人也只能与佛陀蜜多辩论两句,便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了。这可急坏了这位国王。来参加辩论的人都是国内有名的聪明智者,又是国王信任的人物,却抵挡不住一个沙门的利舌,国王的脸面实在没处放。为了争回面子,他决定亲自出场,可是仍在片言苹语之间便输给了佛陀蜜多。这位国王想必也是个知错就改的人物,他认识到自己一方确是论败了,原来对佛教抱有的态度想必也是错误的偏见,便皈依佛法,成了佛陀蜜多的居士弟子,并在国内大力推行起佛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