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法师,1895年生于福建省建宁县溪口乡,俗姓艾,字彦才,别号继荣。他儿时顽皮贪玩,曾读私塾7年。由于父母早故,家道中落,曾辍学转学裁缝。 1912年,18岁的慈航来到毗邻的泰宁县,在现今大金湖四周,以做裁缝为生。大金湖区域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丹山碧水钟灵毓秀,岩穴寺庙随处可见,奇岩怪石极具佛相佛缘。慈航对天人合一、神工鬼斧的洞穴禅寺情有独钟,工余之暇常沉醉于圣...
慈航法师,1895年生于福建省建宁县溪口乡,俗姓艾,字彦才,别号继荣。他儿时顽皮贪玩,曾读私塾7年。由于父母早故,家道中落,曾辍学转学裁缝。
1912年,18岁的慈航来到毗邻的泰宁县,在现今大金湖四周,以做裁缝为生。大金湖区域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丹山碧水钟灵毓秀,岩穴寺庙随处可见,奇岩怪石极具佛相佛缘。慈航对天人合一、神工鬼斧的洞穴禅寺情有独钟,工余之暇常沉醉于圣山灵水之中,怡然领受山魂水魄的陶冶。
观音救命
在梅口乡做工时,慈航不幸染上痢疾,持续发烧,悸厥频发,危在旦夕。一天晚上,母亲托梦给他,叫他快去上坊山谷祈求观音菩萨保佑。
第二天,慈航强撑病体来到峭崖对峙、缝隙狭窄的山谷中,被幽深森罗的景色迷住了。当他筋疲力尽、昏昏睡去时,梦见观音菩萨从天而降,手执柳枝,轻沾圣水点洒在自己头上。他惊醒时,观音菩萨已无踪影,只见崖壁上方有块修长的岩石酷肖观音。慈航认定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当即口诵圣号,跪地叩拜不迭,而后又盛满一罐山顶流泉而返。
第二天,慈航不药而愈,从此对观音菩萨感恩不尽。
弥勒点化
后来,他被甘露寺、醴泉寺请去裁制僧衣,每天伴着法音清梵、晨钟暮鼓,默默接受佛教思想的熏陶。
有一天,慈航上山砍柴返回途中,突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暴雨滂沱。他心一慌,脚一滑,竟从山崖上跌落,顿时昏死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他恍惚中见到弥勒佛祖飘然而至,接着蹲下身来,亲昵地在他头上轻拍三下,随后化作一缕青烟腾空而去。慈航猛地惊醒,发现身上并无大的伤痛,而周边尽是被风雨摧残的断枝落叶。他触景生情,失声恸哭,于是萌发出尘之想。
几天后,他来到峨眉峰庆云寺,拜自忠和尚为师,剃度为僧。
苦学不厌
慈航儿时因家庭不幸,读书太少,所以出家多年,还不能看懂深奥的佛经。
35岁时,他得悉武昌佛学院函授班召生,当即汇款报名,结果换来的是一本读不懂的《唯识讲义》。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沮丧,而是下定决心要刻苦攻读,直到读懂。从此,慈航把这本讲义常年带在身上,走到哪里学到哪里。后来一直带到香港、缅甸、马来亚,不论在寺院、学校或车上、船上,几乎每天都要用心温习。移居新加坡时,他年近半百,终于完全理解了。他的唯识学,就此打下扎实深厚的根基。
大肚能容
慈航18岁时在江西九江能仁寺受具足戒,期间与一名青年僧同时受戒,并同住一室。这名戒兄刁劣贪婪,经常欺侮慈航。
受完大戒后,那名戒兄就回到山下庙里。慈航在寺里任个小职事,慢慢积蓄了70块银元,放在衣钵包里。有一天,那名戒兄到山上造访,见面后慈航因事出去转了一下。回来时,发现包中的银元只剩下20块。慈航思忖后没有声张,在戒兄临走时,又送给他15块银元,指望戒兄能有所省悟。
在能仁寺期间,慈航顾全戒兄的名声,一直守口如瓶。也许因为他肚量大,从此他就发福了,肚子也大起来了。
诲人不倦
慈航早年受太虚大师新佛教革命运动思想的影响,立志要以“人间佛教”理念与唯识思想净化人心,造福社会。他演讲经论辩才无碍、深入浅出、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深受信众的欢迎和拥戴。
1937年春,慈航在广州弘法。有一天,几个穿着花里胡哨的尼姑也来听讲。慈航早就听说广州的尼姑不守清规,于是穿插讲起佛门戒律,说到痛心处竟然声泪俱下。他的粤语译员也用一腔苦喉,呜呜咽咽地跟着他翻译,全场听众顿时痛哭流涕。慈航这出戏演得淋漓尽致,据说广州尼姑从此改邪归正,作风大变。
乐善好施
慈航在缅期间受小乘佛教戒律的影响,从此养成身不蓄财的习惯。他一生弘化海内外,所受供养不下千万元,全部用于兴办佛教事业。对于弟子、信众供养的钱财,他一贯是左手接来,右手施去,长年累月无隔宿之钱。
1943年春节前,在马来亚槟城菩提学院,一位华侨居士给了慈航一笔数目不小的供养。居士一走,他随即分给师生与员工,转眼间就一干二净。几天后,那位居士对慈航说:“我是特地来供养你的,你怎么能一下就分光了……”慈航笑眯眯答道:“你的盛情厚意我全接受了,不过,你把钱给了我,我就有支配权,我这是替你做功德啊!”
激怒太虚
1946年,国内佛教界围绕僧装改革问题展开大辩论。慈航远在南洋,误以为是太虚大师主张把传统僧服改成近似俗服,于是撰文竭力反对,措辞激愤粗鲁。
太虚大师对慈航的误会与愤激,真是啼笑皆非,于是写了两封信给慈航,摆事实讲道理,并指出:“你的耿直是可取的,但未将事理辨清,鲁莽言动是可耻的!”
慈航承认错误,当即将来信及自己的相关文字,全部登在《中国佛学》上,并宣布以后改名“可耻”。果然而后很长一段时间,慈航写文署名都用“可耻”,他的名片也印成“可耻”。
舍命救僧
1948年10月,慈航应台湾中坜圆光寺住持之邀,赴台创办该寺的台湾佛学院。
1949年春夏,国民党当局节节败退台湾,随之颁发“戒严令”。这期间,有数十名大陆各佛学院学僧,风闻慈航在台办学,也在动荡与迷失中渡海去台。为了救助四处流浪的大陆学僧,慈航不避凶险,挺身而出,奔走救援,倾尽全力设法收容安置。而后,他被国民党当局以“涉嫌匪谍案罪”逮捕入狱,大陆学僧也大多被捕。
慈航出狱后,常有大陆青年僧悄悄前来探望。台北警局发现后,三次出警缉捕未遂。后来在静修院住持苦苦劝说下,慈航终于躲进深山,过着野人穴居般的生活。
热情奔放
慈航性格爽朗,充满朝气,和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他上课的方式也与众不同:先唱佛歌,次诵三经,然后讲课。所唱佛歌都是他创作的,由他起调,学生们齐声合唱。
慈航讲课时神采飞扬,诙谐有趣。每当讲到兴起,边讲边唱,又演又做,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有一次,他摇头晃脑地吟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唱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时,为了凸现“更上一层楼”,竟然一脚踏上法座,不慎踩到袈裟下摆,噼咝一声撕破了。他笑哈哈地说:“衣裳破了不在乎,大家能‘更上一层楼’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