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下来,圆融一切 摧破世缘用真心

更新:2020-05-10 15:40:12

   放松下来,圆融一切   佛法是圆融,是容纳,是恒顺众生的。有佛法,才能圆融,才能容纳,才能恒顺众生。不管站在世俗的角度,还是站在佛法的角度,只要你有圆融不了,容纳不了,恒顺不了的,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痛苦。   学佛修行是一种解脱,受戒、持戒是一种放松。如果学佛修行、受戒持戒变成了一种痛苦,那就不是真正的学佛修行,不是真正的受戒、持戒。只有受戒、...

   放松下来,圆融一切
  佛法是圆融,是容纳,是恒顺众生的。有佛法,才能圆融,才能容纳,才能恒顺众生。不管站在世俗的角度,还是站在佛法的角度,只要你有圆融不了,容纳不了,恒顺不了的,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痛苦。
  学佛修行是一种解脱,受戒、持戒是一种放松。如果学佛修行、受戒持戒变成了一种痛苦,那就不是真正的学佛修行,不是真正的受戒、持戒。只有受戒、持戒,自己的身口意才能完全放松下来。佛没有让我们控制自己,更不会让我们受苦、受累。不管好坏,佛希望我们都能容纳,这样才会轻松、自在。如果你做不到,那是你自己还没有修好,是自己的问题。
  圆融与容纳能否令你造业,要看发心与动机。如果你是为了自己而容纳与圆融的,那就是造业;如果你是为了众生,为了他人,没有我执我爱、自私自利而容纳与圆融的,那就是行善。
  很多修行人为了自己持戒而伤害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让他们起烦恼、造业,这样持戒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这样持戒对自己的修行是一种障碍,对他人也是一种障碍。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自私自利,一定要考虑到他人,不能伤害他人。
  有时候受了一种戒,却犯了另一种戒。比如,受了别解脱戒,却犯了饶益众生、恒顺众生的菩萨戒。只要你会调整心,就不会犯戒;如果犯戒了,忏悔就可以了。修持大乘佛法完全看发心,没有自私自利之心,真心地善待一切众生,为了众生怎么做都行。用一颗真诚心、慈悲心来感化周围的人、感化一切众生,他人自然而然就会改变。倘若自己都无法改变,还能改变别人吗?
  学佛修行就是要圆融、容纳、恒顺众生,那样众生肯定会理解你、尊重你,不可能排斥你,看不起你。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众生都崇拜他,尊重他,因为他做得好,会恒顺众生。有智慧、有方便的人,怎么做都行,都好;没有智慧、没有方便的人,怎么做都不行,都不好。在知道如何做的前提下调整好心态,只要没有自私自利心,完全是为恒顺众生,不会有任何的罪过,不会犯戒。
  摧破世缘用真心
  我们都知道有一天死亡会来临,但是在相续中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死神随时都有可能降临,面对死亡的时候,真的非常可怕啊!那时只能依靠善根,没有其他任何办法。所以现在就要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地积累善根,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地去了缘了债。
  该了的缘一定要了完,该还的债一定要还清,否则无法了脱生死之苦,无法了脱轮回,无法了脱痛苦和烦恼。那么怎样才能了缘、了债呢?就是对家亲眷属等有缘众生要真心地对待,无私地奉献、付出,不能有虚情假意。
  也许很多人都会想:“我对儿女、对家人是真心实意的,一点私心都没有!”不可能!真心说起来容易,要做到难。“妄心不死,真心不活。”妄念没有断,哪来的真心?你没有放下自我,没有破除我执之前,不可能没有私心。也许是自己没有意识到,没有发现而已。
  我们希望对方满意、高兴,希望对方理解自己,这就是分别、执着、妄想,这里没有真心。你对他再好,为他做的事情再多,也只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只是欠债、还债的过程而已,所以这个缘了不了。
  想了缘,就要真心地对待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也就是看破放下,也就是自在随缘,无私地奉献付出。没有要求,不求回报。无论对方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都这样做,这就是了债还债。如果你这样做,对方不可能不感动,不可能不感化。
  有时候我们也为对方做一些事情,对他关心关心,但都是有要求、求回报的。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得不到如是的回报时,就没有动力了,还一肚子委屈,满脑子埋怨:“我对他那么好,付出那么多,他还不理解我,还这样对待我。”你有这样的想法,就说明了你不是无私地奉献付出。他有没有按你的要求做,有没有回报是另外一回事,这些跟你奉献付出没有关系。
  没有要求,不求回报,才是坦荡。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心里都是亮堂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心里都是喜悦的。如果有私心杂念,最终的结果都是烦恼、痛苦;如果没有私心杂念,最终的结果不管是好,还是不好,都是快乐的、喜悦的。
  我们经常讲了缘、了债、了生死。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破除我执、放下自我,就要断除分别、妄想和执着,就要明心见性,就要看破放下。那个时候,我们才能了缘了债,才能了生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