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堂集 第十三卷

更新:2020-10-14 19:45:00

   祖堂集 第十三卷     祖堂卷十三·招庆     招庆和尚嗣长庆在泉州师讳道匡。汉国朝州人也。姓李。     入闽参见怡山密契心源。后以泉州王太尉请转法轮闽王赐紫号法因大师矣。     师上堂良久云:“大众谛听与你真正举扬还委落处摩?若委落处出来大家证明;若无一时谩糊去也。”时有人问:“大众云集请师真正举扬。”师良久云:“未委谁是闻者?”云:“闻者闻如何是闻者?”师...

   祖堂集 第十三卷

    祖堂卷十三·招庆     招庆和尚嗣长庆在泉州师讳道匡。汉国朝州人也。姓李。     入闽参见怡山密契心源。后以泉州王太尉请转法轮闽王赐紫号法因大师矣。     师上堂良久云:“大众谛听与你真正举扬还委落处摩?若委落处出来大家证明;若无一时谩糊去也。”时有人问:“大众云集请师真正举扬。”师良久云:“未委谁是闻者?”云:“闻者闻如何是闻者?”师云:“雀逐凤飞。”     问:“灵山一会迦叶亲闻未审招庆筵中谁当视听?”师云:“汝还闻摩?”僧云:“与摩则迦叶侧耳虚得其名。”师云:“更有一著子作摩生?”学人拟进问师便喝出。     又时上堂云:“古人道:‘开门待知识知识不相过。'招庆今日不惜身命出门相访。还有知音者也无?”     问:“如何是招庆提宗之句?”云:“不得昧著招庆。”学人礼拜起师又云:“不得昧著招庆是嘱汝。什摩处是招庆提宗处?”     间:“凡有言句尽属不了义。如何是了义?”师云:“若向阇梨道还是不了义。”进曰:“为什摩如此?”师云:“阇梨适来问什摩?”     问:“师子未乳已前为什摩众类同居?”师云:“不惊。”进曰:“只如乳后为什摩毛羽脱落?”师云:“是阇梨分上事。”进曰:“除非师子请和尚道一句。”师云:“向与摩时置一问来。”     问:“诸佛出世普润含生。未审招庆出世如何?”师云:“我不敢瞎却汝底。”     问:“无居止处还许学人立身也无?”师云:“于上不足疋下有余。”学云:“与摩则学人进一步也。”师云:“汝也莫口解脱。”     问:“如何是问?”师云:“不与摩来问。”“如何是答?”师云:“向你道什摩?”进曰:“不问不答时如何?”师云:“你亦须别头好。”     问:“古佛道场如何得到?”师云:“更拟什摩处去?”学云:“与摩则学人退一步?”师云:“又是乱走作摩?”     问:“如何是学人本来心?”师云:“即今是什摩心?”学云:“争奈学人不识何?”师云:“不识识取好。”     问:“此是和尚肉身如何是和尚法身?”师以手搭胸进曰:“与摩则分付去也?”师云:“是法身是肉身?”     问:“环丹一颗点铁成金;妙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点。”师云:“不点。”学云:“为什摩不点?”师云:“不欲得抑良为贱。”进曰:“与摩则不欺于学人去也?”师云:“莫闲言语。”     问:“四方归崇凭何道理消得人天应供?”师云:“若有一物所凭一滴水也难消。”进曰:“直得一物不留还消得也无?”师云:“于上不足疋下有余。”进曰:“虽然如此有赏有罚。”师云:“亦要汝委。”     问:“三界忙忙如何得出?'师云:“不舍一法。”学云:“争奈忙忙何?”师云:“当直除断不肯。”     问:“如何是与摩去底人?”师云:“还与摩问人摩?”又云:“不回头。”问:“如何是与摩来底人?”师云:“还会摩?”又云:“满面忻欢。”问:“如何是不来不去底人?”师云:“向与摩时问将来。”又云:“还与摩问人摩?”     问:“菩萨如恆沙为什摩不能知佛智?”师云:“不见道‘唯佛与佛乃能知之'?”又云“汝还当得摩?”学云:“争奈不能恻得何?”师云:“如许多时什摩处去来?”     问:“如何是沙门行李处?”师云:“莫教自委。”进曰:“还行李也无?”师云:“莫略虚。”问:“如何是沙门行?”师云:“非行不行。”学云:“如何保任?”师云:“汝适来问什摩?”     问:“请师不却来情。”师云:“虽然如此更待什摩时?”进曰:“击电之机难为措意。”师云:“何假烦词?”     问:“目瞪口肥底人来师如何击发?”师云:“何处有与摩人?”学人云:“如今则无忽有如何?”师云:“待有则得。”进曰:“终不道和尚不为人。”师云:“莫碗鸣声。”     问:“如何是无句中有句?”师云:“不道亦不道。”学人云:“请师举扬。”师云:“什摩处去来?”     问:“古佛之机已有人置了也。未审师意如何?”师云:“古佛之机已有人置了也。”进曰:“与摩则造次非宜。”师乃休去。     问:“浑仑提唱学人根思迟回曲运慈悲开一线道。云:‘这个是老婆心。'与摩则悲花剖折已须尊慈未审从上宗乘如何举唱?”“与摩须索你亲问始得。”     问:“疑则途中作不疑则坐家兒。离此二途乞师方便。”师云:“未曾将曲与汝离什摩?”进曰:“与摩则冰消瓦解。”师云:“动亦你置静亦你置。”     问:“如何是眼处闻声?”师弹指云:“若待答话则落耳根去也。”云:“我道汝领处错。”     问:“‘佛魔不到处未是学人自己。'如何是学人自己?”师云:“我道你还信摩?”学人云:“便请师道。”师云:“你话堕也。”     问:“瞥起便息此人于宗乘中如何?”师云:“困鱼止泊病鸟栖芦。宗乘中不可作与摩语话。”学云:“如何是宗乘中事?”师云:“招庆道什摩?”问:“如何履饯则得不负当人?”师云:“若求履践则负当人。”进曰:“与摩则任性随流去也。”师云:“还向你与摩道摩?”问:“文殊剑下不承当时如何?”师云:“未是好人。”学人云:“如何是好人?”师云:“是汝话堕也。”问:“诸缘则不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宁可清贫长乐不作浊富多忧。”问:“如何是南泉一线道?”师云:“不辞向汝道恐较中又有较。”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七颠八倒。”     师有时云:“言前荐得辜负平生。句后投机殊乖道体。”僧便问:“为什摩却如此?”师云:“汝且道从来事合作摩生?”     问:“古人有言:‘般若无知遇缘而照。'如何是‘遇缘而照'?”师乃提起手。问:“古人相见目击道存。今时如何相见?”师云:“如今不可更道目击道存。”学云:“与摩则适来已是非次去也。”师云:“知过必改。”     问:“古人有言:‘皮肤脱落尽唯有真实在。'皮肤则不问如何是‘真实'?”师云:“莫是将皮肤过与汝摩?”     问:“承教中有言:‘正直舍方便。'方便则不问如何是‘正直'?”师云:“方便里收得摩?”     问:“常居大海为什摩口里烟生?”师云:“非但大海醍醐亦须吐却。”僧云:“与摩则学人不与摩去。”师云:“若不与摩去阿谁罪过?”僧谢师答话师云:“更不与你责状。”     问:“不假提网还有提处也无?”师云:“试举与摩时看。”僧进曰:“不可道无提处。”师云:“你作摩生?”学人礼拜。师云:“虾跳不出斗。”     问:“教中有言:‘欲行大道莫视小径。'未委如何是‘大道'?”师云:“行得摩?”僧云:“学人未会乞师进向。”师云:“我若与汝进向蹉却汝大道。”     问:“古人有言:‘阎浮有大宝少见得人希。'如何是‘大'宝?”师云:“见摩?”僧谢师垂慈师云:“大小。”     问:“古人有言:‘未有绝尘之行徒为男子之身。'如何是‘绝尘之行'?”师云:“我若将一法如微尘许与汝受持则不得绝。”僧云:“便与摩去还得也无?”师云:“汝也莫贪头。”     问:“古人有言:‘一句了然超百亿。'如何是‘超百亿'底句?”师云:“不答汝这个话。”僧云:“为什摩不答?”师云:“适来问什摩?”     问:“古人有言‘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此是今时升降处。未审向上一路和尚如何示及于学人?”师云:“不可道智知识识得。”僧云:“与摩则终不错举似于人。”师云:“你作摩生举?”学人云:“当不当?”师云:“此是答话你作摩生举?”僧云:“和尚与摩道则得。”师云:“你作摩生合杀?”     师问僧:“你名什摩?”对云:“慧炬。”师便提起杖云:“还照得这个也无?”对云:“有物则照。”师云:“还见这个摩?”对云:“适来向和尚道什摩?”师云:“争奈这个何?”对云:“和尚是什摩心行?”因古时有一尊者在山中住。自看牛次忽遇贼斫头其尊者把头觅牛次见人问:只如无头人还得活也无?对云:无头人争得活?其尊者当时抛头便死。师遂拈问僧:“尊者无头什摩人觅牛?”对云:“那个人。”师云:“只如那个人还觅牛也无?”僧无对。师代云:“不可同于死人。”     祖堂卷十三·报慈     报慈和尚嗣长庆福州住师讳光云泉州莆田县人也。     于玄沙出家才具尸罗便参祖道而造怡山顿晓真心。后闽主请住报慈赐紫号慧觉大师矣。     师升座谓众云:“某甲道薄人微叨奉皇恩请命传持从上祖宗贵得相承不令断绝。今日众中还有堪任继踵底人摩?出来!若是利根底相投不烦瞬视。何况更待历涉脣锋方为知有。与摩道也未免招他诸方明眼人不肯。”     问:“师承超觉锁口之诀如何示人?”师云:“赖我柱杖不在。”学云:“与摩则深领尊慈。”师云:“待我肯汝则得。”     问:“玄沙宝印和尚亲传。未审今日一会付嘱何人?”师云:“且就是。你还解承置得摩?”问:“不历诸位如何与道相应?”师良久学人罔措。师云:“虽有此问何异于无问?”僧问:“和尚适来拈掇犹是第二机如何是第一机?”师良久学人罔措。师遂云:“合消得汝三拜。”学云:“与摩则非但学人大众有赖。”师云:“亦须讳却。”     师入朝皇帝问:“报慈与圣众相去近远?”对云:“若说近远不如亲到。”师知问:“皇帝陛下日应万机是什摩心?”皇帝云:“什摩处得心来?”师云:“岂有无心者?”帝云:“那边事作摩生?”师云:“请向那边问。”帝云:“道。”师云:“皇帝要谩众人则不可。”     问:“大众臻凑请师举扬。”师云:“更有几人未闻?”学云:“与摩则不假上来。”师云:“不假上来也且从。汝向什摩处会?”僧云:“若有所在则辜负和尚。”师云:“只恐不弁精粗。”     师问僧:“才有是非纷然失心。祖师与摩道还有过也无?”对云:“不可道无。”师云:“过在于何?”对云:“合与摩道不?”师云:“你只是担枷判事。”师代云:“只为自犯严条。”僧进云:“如何道得免得此过?”师云:“雨顺风调极有所济。”     师问僧:“灵利参学与道伴交肩过便得一生不喜见为复宾不喜见主?为复主不喜见宾?”对云:“主不喜见宾。”师喝之。明朝却来云:“宾不喜见主。”师又喝。师代云:“不弁投机则向宾主分上行。”僧进云:“只如不喜见底人合到什摩田地?”师云:“药山道底只是拙钝。”     师问僧曰:“近离什摩处?”对云:“近离莲花。”师云:“古人道:‘不见一相出莲花。'汝既离莲花何烦更到这里?”对云:“参礼和尚。”师云:“汝是奴缘未尽见婢殷勤。”师代云:“游山玩水来。”     问:“诸余则不问请师尽其机。”师云:“不消汝三拜。对众道却。”僧云:“与摩则深领尊慈。”师云:“若是别处则柱杖到来。”学云:“和尚宁不与摩?”师云:“又是不识痛庠。”     问:“名言妙义教有所诠。不涉三科请师指示。”师云:“消汝三拜。”     问:“得旨不存时如何?”师云:“若教更进一步也是无端。”僧云:“与摩则粥饭随时去也。”师云:“或有人借问汝汝且作摩生向他道?”僧云:“今日多好雨。”师云:“合吃棒不合吃棒?”学人礼拜。     问:“机缘不到处由是成瑕翳。未委和尚如何?”师云:“若问我我则粥饭僧。”学云:“忽遇人问作摩生向伊道?”师云:“遇寒则说寒遇热则说热。”     又时上堂云:“四方来者从头勘过勿去处底竹片痛决。直是道得十成亦须痛决过。”学人便问:“既是道得十成和尚为什摩亦劈脊打他?”师云:“不见道:‘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进云:“与摩则学人更进一步。”师云:“若更进一步亦是乱走人。”学云:“在和尚与摩道则得。”师云:“若如是竹片犹是到来。”     又时上堂云:“古人教向未启口已前会取。今日报慈同于古人为复不同于古人?有明眼汉出来断看。还有人断得摩?若断不得公当任你便解放光亦无用处。虽然如此我亦未免少分腥膻在。”学人便问:“不啧上来宗风如何举?”师良久僧云:“久处沉疴全因王膳。”师云:“待我肯则得。”     问:“如何是和尚广化?”师云:“非但一人更有来者我亦向他道。”学云:“忽有大阐提人来又作摩生?”师云:“□个还问人摩?”僧云:“故问又作摩生?”师云:“但□□来。”僧云:“则今现来。”师便喝出。     师问僧:“尽□□□不塞人口作摩生道则塞却人口?”对云:“□□□好喧。”师云:“扶提不扶提?”对云:“未却扶提。”师□:“□语不付前言。”师代云:“和尚吃茶也未?”     有僧辞师问:“脚根未跨门限四目相睹一生更休去。更招人检点为复不招人检点?汝若道得我则提囊煎茶送汝。”无对。师以杖趁出法堂云:“这虚生浪死汉!”别僧代云:“亦招人检点。”师云:“过在什摩处?”对云:“一翳又作摩生?”师肯之。     师又问僧:“见处出一切人见还有过也无?”对云:“官不容针。”师云:“不放过过在什摩处?”对云:“还与摩也无?”师云:“汝与摩道还解齐得见处出一切人见也未?”无对。师云:“大凡行脚人到处且子细好。”以杖趁出法堂。别僧代第二机云:“犹是今时置得。”     师上堂众已集云:“灵药不假多。”僧便出来:“吁吁!”师云:“我则肯你别有人不肯。”僧云:“只如不肯底人活业在什摩处?”师云:“吃茶吃饭。”僧云:“只如与摩人还检点人也无?”师云:“若是与摩人始解见你病痛。”其僧不肯师云:“汝虽然如此我道理在。”     师举佛日见夹山因缘云:“古人道:‘自己尚是怨家岂况从人?'得与摩判断堪与人为眼为复不堪与人为眼?”对云:“虽然如此犹较些子。”师云:“自己尚是怨家为什摩道较些子?”对云:“唯有这个见解。”师云:“只如检点底人眼作摩生?”对云:“遇茶则吃茶。”师云:“此人还检点人也无?”对云:“传来则不可。”师云:“未传时作摩生?”无对。师代云:“吃茶吃饭。”     问:“教中有言:‘文殊赞维摩。'维摩还得究竟也无?”师云:“未也犹是教尽处。”僧云:“究竟作摩生?”师云:“吃茶吃饭。”僧云:“文殊与维摩还得究竟也无?”师云:“自少出家粗识好恶。”     师问僧:“吃饭也未?”对云:“吃饭了也。”师云:“宾主二家阿那个眼目最长?”对云:“请师鉴。”师云:“方木逗于圆孔。”师又问别僧:“这个只对作摩生?”对云:“这个不合与摩只对。”     师云:“阇梨作摩生?”对云:“据某甲所见两个总是瞎汉。”师云:“只如判断底人还有眼也无?”对云:“若无眼争解与摩判断?”师云:“作摩生是此人眼?”对云:“还怪得某甲摩?”师不肯。师代云:“适来与摩判断还成瞎汉得摩?”     因僧辞次师问僧:“你到浙中浙中道伴惜问语附机而不顾舌头玄而不参且作摩生与报慈知音是汝若为对他?”对云:“终不敢辜负和尚。”师云:“看汝。平生未脱笼在。”师代云:“和尚上堂则随和尚上堂。”僧云:“还有知音分也无?”师云:“平生被人请益口似扁担。”     师问僧:“离什摩处?”对云:“离莲花。”“在莲花多少时?”对云:“半月来日。”师云:“古人道:‘灵利参学与道伴交肩过便得不喜见。汝既在莲化半月来日亲得见处作摩生?”对云:“专甲虽在彼中只是吃粥吃饭。”师云:“好五六百人聚头吃粥吃饭为复见处一般见处别?”对云:“大家担柴则担柴大家捣米则捣米。”师云:“既然如此何用行脚?”对云:“天长地阔有什摩障碍?”师云:“不道你无道理也须纯熟始得。”     同文节道场三更时僧俗俱集于应圣殿前。皇帝问师:“作摩生是纳僧本分事?”对云:“若问本分事终不别道。”皇帝又问:“还见不?”师云:“是甚摩?”帝再问:“还见不?”对云:“不可更见。”皇帝别问:“如何是一切众生本来心?”师云:“不离当位。”帝云:“其中事如何?”对云:“即心是佛。”皇帝便礼拜。皇帝又别问:“作摩生是诸大师道不得底事?”对云:“臣到这里缄口则有分。”     别日又于大安殿上集百寮升殿及两街僧录名公大师。皇帝问:“诸佛还有师也无?”对云:“佛佛相传作摩无师?”皇帝云:“如何是诸佛师?”云:“不过于此。”皇帝云:“大师佛法亦无穷无尽。”对云:“湛湛亡言法海之波澜浩瀚有何穷尽?”皇帝遂礼拜。皇帝又问:“佛何不现?”对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未尝不现。”时有两街首座对御问师:“本自圆成凝然湛寂。和尚对圣人说个甚摩事?”师云:“汝更听看。”首座云:“那边事作摩生?”师云:“向那边来商量。”     因师说文殊院是报慈主山僧拈问:“和尚寻常道:‘祖佛向这里出头不得。'为什摩却以文殊为主?”师云:“为他善能按剑。且留与后来。”僧云:“未委按剑时还存也无?”师云:“拽出著。”     问:“古人道:‘因师故邪为什摩宗承达摩?”师云:“若见达摩师向什摩处出头?”因举《花严经》:“普眼菩萨入三千三味门觅普贤菩萨不见。”僧便问:“既是定观为什摩不见?”师云:“只为妄想追求未晓全真。”僧云:“只如退一步还得见也无?”师云:“若于进前退后则对面千里。”僧云:“既然如此为甚摩举一念想得见普贤?”师云:“不闻道‘繁兴大用举必全真'?”     因师看经次僧便问:“主人道:佛教祖教如似怨家。'和尚为什摩却看经?”师云:“见若不见触事何妨?”“与摩则超毗卢去也。”师云:“亦是傍助插嘴。”僧云:“何妨之义凭何致得?”师云:“为你与摩。”     因僧辞师问:“六根无用底人还有行持佛法也无?”对云:“有。”师云:“既是六根无用于佛法中作摩生行持?”其僧叉手进前退后师便喝出云:“将为是作家若与摩见知更须行脚遇人去好。”别僧代良久师肯之。     祖堂卷十三·龙潭     龙潭和尚嗣保福在舒州师号如新。福州福唐县人也。姓林依灵握院出家。才具尸罗志慕祖筵而登保福之门密契传心之旨。     数年盘泊后因一日辞保福出闽保福云:“汝出岭去几时却来?”师云:“待世界平宁则归省觐。”福云:“与摩则与汝个护身符子。”师云:“虽然如此虑恐有人不肯。”保福深器之。自尔遍游淮海檀信倾瞻俯徇人天匡于禅刹矣。     师有时上堂良久乃云:“礼烦则乱。”问:“如何是迦叶亲闻底事?”师云:“汝若领得我则不怪。”学云:“与摩则不烦于师去也。”师云:“又须著棒争得不烦?”问:“省要处乞师指示。”师云:“不得说也听他。”问:“古人道:‘横说竖说犹未知有向上一关捩子。'如何是向上一关捩子?”师云:“赖遇娘生臂短。”僧问:“如何是祖师意?”师云:“要道有何难?”僧云:“便请师道。”师云:“将谓灵利又却不先陀。”     师问僧:“古人借君臣父子汝还信也无?”对云:“今日劳倦勿心情。”师云:“待明朝还祗对也无?”对云:“入丛林久矣。”     师癸巳之冬甲午之春丁卯之月二十一日示诲遗诫诸徒则以子时便当顺寂。住世四十一年为僧二十五夏。     祖堂卷十三·福先招庆     福先招庆和尚嗣保福在泉州。师讳省澄泉州仙游县人也。俗姓阮氏于彼龙花寺菩提院出家依年具戒。     先穷律部精讲上生。酬因虽超于净方达理宁固于广岸因而谓云:“我闻禅宗最上何必扃然而失大理?”遂乃拥毳参寻初见鼓山、长庆、安国未凑机缘;以登保福之门顿息他游之路。     后因一日保福忽然入殿见佛乃举手师便问:“佛举手意作摩生?”保福举手而便掴保福却问师:“汝道我意作摩生?”师云:“和尚也是横身。”保福云:“这一橛我自插取。”于时而[师]云:“和尚非唯是横身。”福深奇之。寻游吴楚遍历水云却旋招庆之筵坚秘龙溪之旨。后以郡使钦仰请转法轮敬奏紫衣师号净修禅师矣。     师初开堂日升座顷间云:“大众向后到别处遇道伴作摩生举似他?若有举得试对众举看。若举得免辜负上祖亦免埋没后来。古人道:‘通心君子文外相见'还有这个摩?况是曹溪门下子孙合作摩生理论?合作摩生提唱?若欲问向宗乘中置问来。”时有人始云:“谘和尚。”师云:“白云千里万里。”学云:“承和尚有言:‘向宗乘中置问来'请和尚答。”师云:“与摩也可在。”问:“昔日觉城东际象王回旋今日闽领南方如何提接?”师云:“会摩?”僧云:“与摩则一机启处四句难追。未委从上宗乘成得什摩边事?”师云:“退后礼拜随众上下。”问:“昔日灵山会匿王请佛;今日招庆太尉迎师。人天交接于坐隅至理愿垂于开演。”师云:“莫屈著者问摩?”僧云:“与摩则慈舟已驾苦海何忧?”师云:“不敢。”问:“昔日梵王请佛盖为奉法之心今日太尉临筵如何拯济?”师云:“不是不拯济还肯也无?”学云:“既然如此今日一会当为何人?”师云:“不为老兄。”僧云:“为什摩人?”师云:“却为老兄。”问:“九年少室五叶花开;十载白莲今日如何垂示?”师云:“遇人作摩生举?”僧云:“与摩则法雨滂沱群生有赖去也。”师云:“别时与摩道则得。”     师上堂云:“某甲东道西道也得只是于人无利益。只如达摩大师梁普通八年到此土来向少林寺里冷坐地时人唤作壁观婆罗门直得九年方始得一人继续。只如他是观音圣人岂无智辩?可不解说法摩?只如当时分付二祖是个甚摩意旨?二祖于达摩边承领得个什摩事?还有人举得摩?若有人举得出来举看;若无人举得大众侧聆待某甲为众举当时事。”于时众立辂然师云:“久立珍重。”     问:“名言妙句尽是教中之言真实谤源请师指示。”师云:“吃茶去。”僧云:“与摩则慧日乾坤朗有昧悉皆明。”师云:“向后也须更遇作家。”问:“承和尚举古云:‘师坐真金地常说真实义。回光而照我令入三摩地。'如何是真实义?”师云:“览老兄此一问。”云:“与摩则不异于当时也。”师云:“说同说异天与地犹是相近。”     师上堂临下堂时云:“有人问话者出来。”其时无人问良久之间师云:“霜重方知松柏操事难始见丈夫心。珍重。”师上堂云:“真实离言说文字别时行。诸上座在教不在教?”又上堂云:“本自圆成不劳机杼。诸上座出手不出手?”又上堂云:“古人道:‘拟心则差。'招庆道:‘拟心为什摩却成差?'”时有人出来叉手而立。师肯之。     又上堂示众了饷时却言:“诸上座看后莫看前珍重。”问:“南泉道:‘三世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只如三世诸佛为什摩不知有?”师云:“只为慈悲利物。”僧云:“狸奴白牯为什摩却知有?”师云:“唯思水草别也无求。”僧云:“未审南泉还知有也无?”师云:“知幻则离。”问:“才施三寸尽落途中;不落途中请师指示。”师云:“适来岂不是捣米归?”“与摩则不虚申此问也。”师云:“今日是真正。”问:“不啧非次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一瓶兼一钵到处是生涯。”僧云:“与摩则后学之流皆承覆廕。”师云:“随众上下。”又上堂于时云:“大家识取混仑莫识取劈破。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是混仑?是劈破?”时有人便(问):“承师有言:‘大家识取混仑莫识取劈破。'如何是混仑?”师良久。问:“如何是劈破底?”师云:“只这个是。”僧问:“古人道:‘服像虽殊妙机不二。'如何是不二底妙机?”师云:“你试分看。”僧云:“已蒙师指如何保任?”师云:“适来作摩生会?”僧云:“是什摩?”师云:“若与摩则著衣吃饭。”问:“尽令提钢末免受人检点。到别处有人相借访如何知音?”师云:“茶饭延时。”僧云:“与摩则拈掇无功去也。”师云:“府庭过岁春间却来。”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扰扰匆匆晨鸡暮锺。”问:“从上宗承如何举唱?”师云:“无老兄扫地又争得?”问:“全身振视为什摩道犹执瓦砾?”师云:“你还有眼不?”僧云:“若不与摩问争委得当时事?”师云:“汝道思和尚见知作摩生?”僧进前叉手师云:“莫辜负思和尚。”僧云:“思和尚宁不与摩?”师云:“众眼难谩。”问:“温白[伯]夫子相见则且置和尚作摩生相见?”师云:“嘎。”僧云:“若不是学人招得和尚怪笑。”师云:“汝适来问什摩?”学人礼拜师云:“虾跳不出斗是汝不会。”     师有颂曰:     佛日冲天闲雾开觉城东际象王回。     善财五众承当得锾子虽逢似不来。     问:“巧妙之说又涉三寸不啧上来若为指示。”师云:“我不责你上来。”僧云:“深须尊慈师意如何?”师云:“我则且置汝适来作摩生?”学人礼拜师云:“我适来龙头蛇尾是汝不知。”     师有颂曰:     大士梁天请讲开始登莲座蹑梯回。     皇情未晓志公说大士金刚已请来。     问:“普贤心洞晓何不获圆通?”师云:“因地修心闻力大初心争可得圆通?”僧云:“与摩则格高难凑泊门普易相应。”     师有时颂曰:     吴坂当年塔未开宋云葱岭见师回。     手携只履分明个后代如何密荐来?     问:“未审和尚法嗣何人?”师云:“漳水深沉宁穷浪底?”云:“与摩则龙溪一派晋水分流。”师云:“甘言道薄何置饰词?”问:“如何是古佛?”师云:“无金色。”僧又问:“如何是今佛?”师云:“带笑容。”僧云:“未审古佛与今佛还分也无?”师云:“向汝道:‘无金色带笑容。'”僧云:“说古说今因学人置得和尚如何?”师云:“阳和布令万物唯新。”府主太尉问:“僧众已蒙师指示弟子进步乞和尚垂慈悲。”师云:“太尉既进步招庆不可不祗接。”“弟子常笼日久军府事多不会乞师方便。”师云:“太尉适来道进步招庆道不可不祗接太尉还会摩?”太尉设礼而退。问:“如何是般若?”师云:“是什摩?”僧云:“与摩则因师委得去也。”师云:“委得底事作摩生?”学云:“遇茶吃茶。”师云:“太深也。”     祖堂卷十三·山谷     山谷和尚嗣保福在舒州三祖塔住。师讳行崇福州长溪县人也。俗姓郑氏于彼慈云出家具戒。     至于经论无不博通。律部精严长讲百法。久在浙江后闻保福匡徒化盛乃拥毳抠衣密传心印。漳州太尉钦仰道风请匡禅苑敬奏紫衣敷扬佛事。寻离漳浦远届皇都叠捧天恩赐于山谷矣。     师初开堂时僧问:“不责非次乞师全示。”云:“若教全示更是阿谁?”又时上堂云:“虽不在未尝不为诸兄弟。若委报恩常为人处许汝出意想知解五阴身田。若不委得犹待报恩开者两片皮方是为人保汝未解出得意想知解。所以古人唤作鬼家之活计虾蟆衣下客。汝欲得速疾相应只如今立地便验取识取有什摩罪过?不然根思迟回且须以日及夜究竟将去。忽然一日觑见更莫以少为足更解研穷究竟乃至屠坊酒肆若角+牛若净若好若恶。以汝所见事觑尽教是此境界入如入律。若更见一法如丝发许不是此个事。我说为无明翳障直须不见有一法是别底法方得圆备。到这里更能翻掷自由开合不成痕缝。如水入水如火入火如风入风如空入空。若能如是直下提一口剑刺断天下人疑网一如不作相似。所以古人道:‘繁兴大用起必全真。'若有一个汉到与摩境界谁敢向汝面前说是说非?何以故?此人是个汉超诸限量透出因果。一切处管束此人不得。兄弟若能如是则不可。未得如此直须好与莫取次发言吐气沉坠却汝无量劫。莫到与摩时便道报恩不道。珍重。”     问:“不涉公私如何言论?”云:“吃茶去。”问:“丹霞烧木佛意作摩生?”云:“时寒烧向火。”“翠微递罗汉意作摩生?”云:“别是一家春。”问:“如何是佛法大意?”云:“碓捣磨磨。”问:“曹溪一路请师举扬。”云:“莫屈著曹溪摩。”“与摩则群生有赖?”云:“汝也是老鼠吃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