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戒色篇四】佛经用十种比喻将贪欲的后果及降服的方法 揭露无遗

更新:2020-05-08 09:16:50

  【佛经戒色篇四】佛经用十种比喻将贪欲的后果及降服的方法 揭露无遗   心灯佛教文化工作室译文  公众号 fojiaozhengfa   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淫欲为生死之根本,所以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虚云老和尚说“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我们工作室...

  【佛经戒色篇四】佛经用十种比喻将贪欲的后果及降服的方法 揭露无遗

  心灯佛教文化工作室译文  公众号 fojiaozhengfa

  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淫欲为生死之根本,所以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虚云老和尚说“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我们工作室因此汇集了关于佛经里开示戒色、戒邪淫的佛经足足有几十部,然而初学者对于佛经原文学习比较困难,学习佛法重在了达其理,思维其意,而后按照佛经所开示的去行做,则能灭除贪欲,不是仅仅读诵就可以了,因此我们愿意做一个铺路石子,一个小小的桥梁,藉此每日翻译出来,供有缘众生学习反思,愿众生消除爱渴,获得清凉,同沐佛法甘露,走向菩提解脱。

  心灯佛教文化工作室译文:菩萨应当先观察色欲如同水中的月亮,水动,水中的月亮也跟着动,心念生起,则有种种颠倒行为产生,贪欲的心也是这样的,在念念之中不住自己的心念,贪欲心起的时候,迅速灭除。

  又观察色欲如同蟒蛇,在空旷的田野中,嗔毒发的时候,头如同阴凉的覆盖物,路上的行人被燥热的天气所逼迫,走向这个阴凉的覆盖物下,被嗔毒所接触,因此导致命终,贪欲的人也是这样的,在生死的沙漠旷野中,虚妄的见到贪欲之境,产生染着心,贪欲的心念才生起就丧失禅定,这就是贪欲障盖。

  其次,观察贪欲之性,如同地狱火,烧煮有情众生,如同洪流之水,淹没一切,没有慈悲。

  如同罗刹,损害有情众生,也如同狱卒,伤害人的手足。

  如同锋利的刀,又如同刽子手,断众生的生命,又如同碜毒,触犯后必定会死亡。

  如同从高山上坠落,遭受大的苦恼,如同黑暗的夜晚,不能知道和看见。

  如同白癞病,不能治疗,又如同大海,难以使其枯竭。

  人的贪欲又深又广大,比巨大的大海还要深广,五欲之粗重,如同妙高山,

  如同紧波果,端正优美,如果人拿在手上,接触后便丧失了生命。

  如同杀羊的柱子,悬挂后必定死亡,如同烧热的金冠,戴在头上必定烧死。

  如同过去的转轮圣王、释提桓因、四天王等,及诸力士那罗延天,一切有情,都因贪欲而起兵相互攻打,所积累的尸骨,如毗富罗山那么多,过去是这样,现在、未来也是这样。

  其次,世间的人对于自己的亲属、父母、兄弟都很怜惜和疼爱,乃至为他们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但是为了贪欲的缘故,就会相互的憎恨与妒忌,生起毒恶心,相杀相害。

  贪色的人有二种苦因,第一:富贵的人为了贪图色欲,遭受种种卑微而低贱,种种蔑视和欺侮。第二:被贪欲之力,挖取智慧之眼,没有分别,就如同盲人,为了这个因缘,死后堕落在地狱,遭受无量的痛苦。

  其次,贪欲的人,心中没有满足的时候,如同在大火里添着柴火,也如同国王贪着自己的领土,也如同商人贪着其钱财利益,如同寻求智慧颖悟的人贪着于听闻,如同众菩萨喜欢救度众生,这样的人各自对于自己所贪着的事情,都没有满足,贪欲的人也是这样的,没有满足的时候,贪求于欲望之尘境,因此忧愁、苦恼,劳累而辛苦,得到满足欲望之尘境后又守卫保护,成倍的增长缠绕束缚,死后堕落在地狱,遭受猛烈的痛苦,求取禅定的人,常常应当这样观察,色欲如同仇家,不应当想念,何况亲近色欲,因此这就是贪欲重盖。

  心灯佛教文化工作室编辑组义工们寄语:本经文主要讲解贪欲,包含有五种即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其中色欲是主要指男女之淫欲谓之色欲,其他如山川大地、河流泉海、风景名胜、一切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都属于色之欲,本文主要讲大的方面贪欲,具体则主要以男女色欲为例子,因为欲界众生是以淫欲为轮回的根本,本文讲解的贪欲心产生的根源,水动所以水中的月动,人见女色产生分别男女之相,再分别其容貌的美丑、性格的好坏等种种助缘,内心仔细的分别后,再产生淫欲之心,因为淫欲之心,而催动人的身口意,进行追求、执取,从而有了淫欲的行为。这一切的根源都来源于自己最初的一念分别心,一念淫欲心支配了自己的言行,所以说心生则有种种法生,就有了种种后续的行为产生,如果能反观觉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在分别心和淫欲心产生的时候,念念不住,当即灭除,就没有了后续的行为。一切众生正是因为有的人能觉察到自己起的心不对,及时灭除,所以才没有产生错误之事,这是人的自律自制。而佛弟子则是戒律来自律,以此止恶防非。

  而有的人呢,因为贪欲心过重,又愚痴没有觉察自心,放纵了心念,那么没有及时灭除自己的淫欲心,也就是没有自律自严,没有持守戒律,就有了种种后续的行为。有的也会过后非常悔恨自己,为什么当时这么糊涂呢?导致越陷越深,这就是佛经里说的,当淫欲心起的时候,能挖取人的智慧之眼,让人丧失智慧,因为那时内心里是贪欲心占主导支配着人的身口意,没有智慧去观察自心,没有智慧去观察贪欲的过失,也没有智慧去观察妖媚女子对自身的影响,也没有智慧去思维自己已经犯了戒律和果报的深重,就如同盲人一样,而佛经里说的这个意思是贪欲之心让人的心盲了。命终后堕落在地狱中,可是后悔已经晚了。观察诸天及古代历史,战争皆起于贪欲,或者贪着起领土的扩张,或者贪着其财宝,或者贪着其女子,所谓一怒为红颜,或者贪着于利益,以此相互的攻打,死亡无数,乃至现代众生因为贪欲造成的种种悲剧及局势,也都是因贪欲而起,若无贪欲,则世界和平可期。

  本文又提到贪欲心起的时候,就丧失了禅定,和佛经里所开示的淫欲能 没溺诸禅定,沉默诸禅定,《楞严经》也说: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石沙成故。 --- 如果不断除淫欲修禅定的人,也如同蒸沙石,想要变成饭,是不可能的,那么断除淫欲而修行禅定,就等同于蒸的是大米,才可以变成饭。所以想要禅定有成,想要证悟的人是必须要戒淫的,是正淫和邪淫乃至淫心皆断 所以世尊让因缘具足的人出家修道,远离障碍,对于在家家庭则断除邪淫,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则逐渐全断,是采用渐次而行。

  本文的核心思想和心地法门有关联,一切众生所有言行,都来源于当初的一念心生,因分别心,产生爱染心,因爱染心产生执取追逐,从而才有了后来的忧愁苦恼,佛陀开示除了众生的犯错的根源,那么就需要众生从根源上入手,才可以止恶防非,那就是需要从起心动念入手,在生活中,对境对人事物的时候,时刻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当分别心淫欲心产生的时候,即刻觉察,不住于心,不往心里去,立即摒除,则自然获得清净。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古人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这里就是说的需要从起心动念觉照做起,当然要做到不容易,因为人的心越清净,觉照的越快,心越不清净,往往越会迟缓,就需要佛弟子不断的锻炼,同时不断的境界修持,待身心清净后,则必然能达到即时觉照,即时灭除,本文也采用种种比喻来讲说贪欲的过患,人能如实的观察,了知过患,发起誓愿出离心,以誓愿心降服贪欲,调伏自心,获得清凉,心清意净,则破贪欲盖。愿我等众生都能破除贪欲,早证菩提圣果。

  原文《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菩萨应当先观色欲犹如水月,水动月动,心生法生,贪欲之心亦复如是,念念不住,速起速灭。

  复观色欲犹如蟒蛇,在旷野中,嗔毒发时,头如荫盖;行人热逼,投此盖下,为毒所触,因致命终。

  贪欲之人亦复如是,行于生死旷野碛中,妄见欲境,生染著心,欲想才起丧失禅定,是耶名为贪欲障盖。

  复次,观于欲性,如地狱火烧炙有情;如水瀑流,漂没一切,无有慈悲。

  犹如罗刹损害有情;亦如狱卒,损人手足。

  犹如利刀,复如魁脍,断众生命;又如碜毒,犯必命终。

  如坠高山,受大苦恼;如夜黑闇,无所知见。

  如白癞病,不可疗治;又如大海,难使干竭。

  贪欲深广,过于巨海;五欲粗重,如妙高山。

  如紧波果,端正可观;若人执之,触便丧命。

  如屠羊柱,悬者必亡;如热金冠,戴之烧死。

  犹如过去转轮圣王、释提桓因、四天王等,及诸力士那罗延天,一切有情,皆因贪欲兴兵相伐,所积身骨,如毗富罗山。过去既然,现在、未来亦复如是。

  复次,世间之人于己亲属,父母、兄弟极相怜爱,乃至身命无所吝惜。为贪欲故,更相憎嫉,起毒恶心互相杀害。

  贪色之人有二苦因:一者、富贵为贪色欲,受诸卑贱种种轻欺;二者、为贪欲力,挑智慧眼,无所分别,犹如盲人。为此因缘,死堕地狱,受无量苦。

  复次,贪欲之人心无厌足,如火添薪,亦如国王贪于土境,亦如商主贪其财利,如求慧解贪于听闻,如诸菩萨乐度众生,如是等人各于己事,皆无厌足。贪欲之人亦复如是,无有厌足,求于欲境忧苦艰难,得已守护,缠缚倍增,死堕地狱,受大剧苦。求静虑者,常于如是,色欲怨家,不应想念,况亲近之,以是名为贪欲重盖。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