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僧传--习禅3.唐荆州当阳山度门寺神秀

更新:2020-05-06 11:57:56

   宋高僧传--习禅3.唐荆州当阳山度门寺神秀   唐荆州当阳山度门寺神秀   【原 文】   释神秀,俗姓李氏,今东京①尉氏人也。少览经史,博综多闻。既而奋志出尘,剃染受法。后遇蕲州双峯东山寺五祖忍师,以坐禅为务,乃叹伏曰:“此真吾师也”。决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   昔魏未有天竺沙门达磨者,得禅宗妙法,自释迦佛相传,授以衣钵为记,世相传付。航海而来,...

   宋高僧传--习禅3.唐荆州当阳山度门寺神秀


  唐荆州当阳山度门寺神秀
  【原 文】
  释神秀,俗姓李氏,今东京①尉氏人也。少览经史,博综多闻。既而奋志出尘,剃染受法。后遇蕲州双峯东山寺五祖忍师,以坐禅为务,乃叹伏曰:“此真吾师也”。决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
  昔魏未有天竺沙门达磨者,得禅宗妙法,自释迦佛相传,授以衣钵为记,世相传付。航海而来,梁武帝问以有为之事②,达磨贵传径门心要,机教相乖,若水投石。
  乃之魏,隐于嵩丘少林寺,寻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见之。门徒发其冡,但有衣履而已。以法付慧可,可付粲,粲付道信,信付忍。忍与信俱住东山,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
  秀既事忍,忍默识之,深加器重,谓人曰:“吾度人多矣,至于悬解圆照,无先汝者”。忍于上元中卒,秀乃往江陵当阳山③居焉。四海缁徒,向风而靡,道誉馨香,普蒙熏灼。
  则天太后闻之,召赴都,肩舆上殿④,亲加跪礼。内道场⑤丰其供施,时时问道。勑于昔住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已下,京邑士庶竞至礼谒,望尘拜伏,日有万计。洎中宗孝和帝即位,尤加宠重。
  中书令张说尝问法,执弟子礼,退谓人曰:“禅师身长八尺,庞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初,秀同学能禅师与之德行相埒⑥,互得发扬无私于道也。尝奏天后请追能赴都,能恳而固辞。秀又自作尺牍,序帝意征之,终不能起。
  谓使者曰:“吾形不扬,北土之人见斯短陋,或不重法。又先师记吾以岭南有缘,且不可违也”。了不度大庾岭而终。天下散传其道,谓秀宗为北,能宗为南。南北二宗,名从此起。
  秀以神龙二年卒,士庶皆来送葬,诏赐谥曰大通禅师。又于相王旧邸造报恩寺,歧王范、燕国公张说、征士卢鸿各为碑诔。服师丧者,名士达官不可胜纪。门人普寂、义福并为朝野所重,盖宗先师之道也。
  注 释
  ①东京:唐时指洛阳,此宋时指开封。神秀之祖籍一说在河南尉氏县。
  ②梁武帝问以有为之事:据有关资料记载:菩提达磨来华抵梁京城时,曾与梁武帝有过一次交谈,梁武帝因在写经、度僧、造像等方面多有作为,就问菩提达磨:「我做了这些事,有什么功德?」菩提达磨说:「功德属于内在修行,这些都是有为之事,并无功德。」两人谈得很不投机,菩提达磨就离开梁朝到北魏去了。
  ③江陵当阳山:今湖此省当阳县东南。
  ④肩舆上殿:指乘坐轿子上殿。
  ⑤内道场:指皇宫内之礼佛道场。
  ⑥相埒:相当、相等之意。
  【译 文】
  释神秀,俗姓李,东京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早年遍览经史,博学多闻。
  年稍长即立志离俗,削发出家。后遇蕲州双峰东山寺五祖弘忍,以坐禅为务,乃赞叹曰:“此真吾师也”。遂决心从弘忍受学,以从事打柴汲水等杂役以求法。
  在北魏末年有天竺沙门菩提达磨,得禅宗妙法,此法始自释迦咐嘱迦叶之后,代代相传,以衣钵为凭据。达磨从海路来到东土,曾到梁朝会见梁武帝,因见解很不投合,遂一苇渡江,北上嵩山,止息于嵩山少林寺。
  入寂后不久,魏使宋云曾于葱岭遇到他。后来,其门徒掘开其墓时,墓中只有衣冠而已。达磨以法付慧可,慧可传僧粲,僧粲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与道信均住于东山,故其法又称东山法门。
  神秀既师事弘忍,颇得弘忍之赏识,曾对人说:「吾一生度人甚多,就观照和对佛法理解之深刻说,没有超过神秀的。」弘忍于上元年间(公元六七四年)入灭,神秀遂往江陵当阳山修行、弘法。四方学徒,闻风而至,道誉深隆,名闻天下。
  武后得知神秀其人其学后,遂下诏召他入京,令人用轿子抬着他上殿,亲加跪礼。把他供养于内道场,时时问道致意,并下敕于他过去所住之山建度门寺,以表彰其德行。
  当时,王公以下诸臣僚及京城士庶等,竞相参谒礼拜,人数之多,每天都达数以万计。中宗即位后,尤加宠重,中书令张说曾经向他问法,执弟子礼。后来他说:“禅师身长八尺,浓眉秀目,法相庄严,实有王霸之气度”。
  起初,神秀的同学慧能与他的道行不相上下,之间常互相发明,共弘禅道。神秀曾经上奏武后,诏慧能入京,慧能称病固辞。神秀又上书,希望皇上再次征召慧能,但慧能始终没有接受。
  他曾对使者说:“我形貌不扬,我担心北方人重人而不重法;又,师父曾嘱咐我与岭南有缘,我不可违背师父之遗嘱”。故他一生不度大庾岭,但其所阐扬之禅法却传递大江南北。后来禅宗有南北二宗之分,称“南能北秀”,即神秀为代表的禅法称北宗,慧能为所弘扬的禅法称南宗。
  神秀于神龙二年(公元七○六年)入寂,僧侣二界都有许多人参加他的葬礼。皇帝下诏谥号「大通禅师」。又于相王旧宅造报恩寺,歧王范、燕国公张说、征士卢鸿都曾为他撰写碑诔。其门人普寂、义福等,并为朝野所重,实际上也是对神秀禅法之尊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