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僧传--习禅2.唐韶州今南华寺慧能

更新:2020-05-06 11:54:44

   宋高僧传--习禅2.唐韶州今南华寺慧能   唐韶州今南华寺慧能   【原 文】   释慧能,姓卢氏,南海新兴①人也,其本世居范阳②。   厥考讳行瑫,武德中流于新州百姓,终于贬所。略述家系,避卢亭岛夷之不敏也。贞观十二年戊戌岁生能也,纯淑迂怀,惠性间出。虽蛮风(豸+尞)俗,渍染不深,而诡行么形,驳杂难测。父既少失,母且寡居,家亦屡空,业无腴产。能负薪矣,日售...

   宋高僧传--习禅2.唐韶州今南华寺慧能


  唐韶州今南华寺慧能
  【原 文】
  释慧能,姓卢氏,南海新兴①人也,其本世居范阳②。
  厥考讳行瑫,武德中流于新州百姓,终于贬所。略述家系,避卢亭岛夷之不敏也。贞观十二年戊戌岁生能也,纯淑迂怀,惠性间出。虽蛮风(豸+尞)俗,渍染不深,而诡行么形,驳杂难测。父既少失,母且寡居,家亦屡空,业无腴产。能负薪矣,日售荷担。
  偶闻鄽肆间诵《金刚般若经》,能凝神属垣,迟迟不去,问曰:“谁边受学此经”? 曰:“从蕲州黄梅冯茂山忍禅师劝持此法,云即得见性成佛也”。能闻是说。若渴夫之饮寒浆也,忙归,备所须留奉亲老。
  咸亨中,往韶阳,遇刘志略。略有姑无尽藏,恒读《涅槃经》。能听之,即为尼辨析中义。怪能不识文字,乃曰:“诸佛理论,若取文字,非佛意也”。尼深叹服,号为行者。
  有劝于宝林古寺修道,自谓己曰:“本誓求师,而贪住寺取乎道也,何异却行归舍乎”? 明日遂行,至乐昌县西石窟,依附智远禅师,侍座谈玄。远曰:“行者迨非凡常之见龙,吾不知,吾不知之甚矣”! 劝往蕲春五祖所印证去,“吾终于下风请教也”。
  未几造焉,忍师覩能气貌不扬,试之曰:“汝从何至”? 对曰:“岭表来参礼,唯求作佛”。忍曰:“岭南人无佛性”。能曰:“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曰:“汝作何功德”? 曰:“愿竭力抱石而舂,供众而已”。如是劳乎井臼,率净人而在先;了彼死生,与涅槃而平等。
  忍虽均养,心何辨知?俾秀唱予,致能知汝。偈辞在壁,见解分歧,揭厉不同,浅深斯别。忍密以法衣寄托曰:“古我先师转相付授,岂徒尔哉。呜呼!后世受吾衣者命若悬丝,小子识之”。
  能计回生地,隐于四会、怀集之间,渐露锋颖。就南海印宗法师《涅槃》盛集,论风旛之语,印宗辞屈而神伏,乃为其削椎髻于法性寺,智光律师边受满分戒,所登之坛即南宋朝求那跋摩三藏之所筑也。
  跋摩已登果位,悬记云:“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斯受戒”。又梁末真谛三藏于坛之畔手植菩提树,谓众曰:“种此后一百二十年,有开士于其下说无上乘,度无量众”。 至是能爰宅于兹,果于树阴开东山法门,皆符前谶也。
  上元中,正演畅宗风,惨然不悦。大众问曰:“胡无情绪耶”? 曰:“迁流不息,生灭无常,吾师今归寂矣”! 凶赴至而信。乃移住宝林寺焉。
  时刺史韦据命出大梵寺,苦辞,入双峯曹侯溪矣。大龙倏起,飞雨泽以均施;品物攸滋,逐根荄而受益。五纳之客③拥塞于门,四部之宾④围遶其座。时宣秘偈,或举契经,一切普熏。咸闻象藏;一时登富,悉握蛇珠;皆由径途,尽归圆极,所以天下言禅道者以曹溪为口实矣。洎乎九重下听,万里悬心,思布露而奉迎,欲归依而适愿。
  武太后、孝和皇帝咸降玺书,诏赴京阙,盖神秀禅师之奏举也。续遣中官薛简往诏,复谢病不起。子牟之心敢忘凤阙⑤,远公之足不过虎溪,固以此辞,非邀君也。遂赐摩纳袈裟一缘、钵一口、编珠织成经巾、绿质红晕花(帛+糸)巾、绢五百匹,充供养云。
  又舍新兴旧宅为国恩寺焉。神龙三年,勑韶州可修能所居寺佛殿并方丈,务从严饰,赐改额曰法泉也。延和元年七月,命弟子于国恩寺建浮图一所,促令速就。
  以先天二年八月三日俄然示疾,异香满室,白虹属地,饭食讫,沐浴更衣,弹指不绝,气微目瞑,全身永谢。尔时山石倾堕,川源息枯,鸟连韵以哀啼,猿断肠而叫咽。
  或唱言曰:“世间眼灭,吾畴依乎”? 春秋七十六矣,以其年十一月迁座于曹溪之原也。
  注 释
  ①南海新兴:今广东新兴县东。
  ②范阳:今河北涿县。
  ③五纳之客:僧侣所穿衣服多为种种衣片缀纳而成,其中自具五色,故称五纳衣。五纳之客,即指僧众。
  ④四部之宾:指佛教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⑤凤阙:汉代宫阙名,后泛指皇宫、朝廷。
  【译 文】
  释慧能,俗姓卢,南海新兴(今广东省新兴县东)人。祖家在范阳(今河北涿县),唐武德年间,其父行瑫被贬至岭南(今广东新兴县)为平民百姓,后终于该地。
  贞观十二年(公元六三八年)慧能出生,虽身处蛮荒之地,但秉性清纯,聪颖异常。年纪还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家中只有一个老母亲,既无产业,家中屡空,慧能只好靠砍柴卖薪,以度日、养母。
  有一次,偶然在市井听到有人读《金刚经》,慧能一听就凝神驻足,久久不愿离去。遂问那读经之人:“你是从那里受学此经的”? 那人说:“从蕲州黄梅冯茂山处学来的。那里有位弘忍禅师,勤修此法,并说若能精通此法,即得见性成佛”。
  慧能一听到这情况,如久旱之希甘露,类渴夫之欲寒浆,匆匆赶回家里,把老母亲安顿好之后,就踏上寻法之路。
  咸亨年间,到了韶阳,遇到同村之刘志略。刘志略有一个姑姑叫无尽藏,经常读诵《涅槃经》,有一天,慧能又听到无尽藏在读《涅槃经》,随即替她解说经中之义理。
  那无尽藏知道慧能并不识字,而听他讲义理时却头头是道,就感到十分奇怪,不料,慧能却对她说:“诸佛理论,不关文字,若取文字,则非佛意”。无尽藏深为叹服,称之为行者。
  有人就劝他到宝林古寺修道,慧能就暗地对自己说:“本来我是为求师才出来的,如果现在一改初衷住寺修道,有无异于像刚出门的人,没走几步又回家去了”。后来,他又至乐昌西石窟从智远禅师学禅。几经接触,智远禅师发觉慧能乃非等闲之辈,就劝他到蕲州黄梅东山弘忍处受学。
  到了黄梅东山后,就去参见弘忍。弘忍见慧能其貌不扬,就试探问他:「你从何处而来?」慧能道:“我从岭南新州而来,来这里向师父学作佛”。 弘忍道:“岭南人没有佛性,那里能成佛”? 慧能随口应道:“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则没有南北之分”。
  弘忍又问:“你欲作何种功德”? 慧能道:“唯愿抱石舂米,供养大众”于是弘忍就派他到碓房去作杂役。慧能乃贫苦出家,在碓房很能吃苦,什么杂活都争着做。了知生死与涅槃是平等的。
  有一天,弘忍叫寺中的众门徒各人都作一偈,以看看各人之识见、道行。神秀先作一偈,题于壁上,各人看后,都十分赞叹,慧能却不以为然,后来自己也写了一偈,很得弘忍的赏识,遂把法衣传给他,并嘱咐他:“历代承继衣钵者,都命如悬丝,要他赶快离开该地,到南方去先隐居起来,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出来弘法”。
  慧能遂半夜离开黄梅东山,到南方去了。 慧能回到家乡后,隐匿于四会、怀集一带。后来见时机已渐渐成熟了,就开始出来活动。先到南海之法性寺。
  那一天正好印宗法师开讲《涅槃经》,万众云集,时有几个僧人对着一幅随风飘动之幡在那里议论,有的说那是风在动,有的说那是幡在动,慧能插嘴道:“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听者都大吃一惊,深为叹服。
  印宗闻讯,乃为其削发剃度,后于智光律师处受具足戒,受戒时所登戒坛,乃南宋求那跋摩三藏所立。跋摩已登果位,他当初曾预言:“日后会有肉身菩萨于此坛受戒”。
  此外,梁朝末年之真谛三藏也曾于此坛之旁种菩提树,并对徒众说:“此后一百二十年,有大菩萨于此说无上乘,度无量众”。到慧能时,果然于此地大弘东山法门,悬应前谶。
  上元年间,正当大弘禅法时,忽惨然不悦。徒众就问他:“禅师何以忽然情绪异样”?慧能答道:“生灭无常,迁流不息,我师今日入灭矣”。后果然很快就传来噩耗。过不久,移居宝林寺。
  其时刺史韦据请他往大梵寺,他苦苦辞却,乃至双峰曹溪,大弘禅法,四方学众纷纷投止,从之受学者如云,一至于当时天下言禅道者以曹溪为口实。就连当朝的皇帝,如武太后、孝和皇帝,都亲下诏书,请他入朝说法,此乃神秀禅师所推荐,但慧能屡屡称疾,婉言谢绝。皇上遂赐摩纳袈裟一件,钵一口,以及许多丝绸绫绢,作为供养。
  又舍新兴旧宅为国恩寺,神龙三年(公元七○七年)皇上下敕,令善加修建慧能所居之寺的佛殿及方丈,并赐匾额曰“法泉”。延和元年(公元七一二年)七月,令弟子于国恩寺建浮图一所,并催促尽快建成。于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八月三日示疾。
  其时,异香满室,用食之后,沭浴更衣,片刻时间,就气微目瞑,奄然入寂。一时间,山崩地裂,川流枯竭,鸟啼猿咽,四众悲恸。一代宗师就此撒手人世,世寿七十六。该年十一月迁葬于曹溪。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