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僧传--译经③ 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

更新:2020-05-06 11:16:27

   宋高僧传--译经③ 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   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   【原 文】   释不空,梵名阿月佉跋折罗,华言不空金刚,止行二字,略也。本北天竺婆罗门族,幼失所天,随叔父观光东国。年十五,师事金刚智三藏,初导以梵本《悉昙章》及《声明论》,浃旬已通彻矣。   师大异之,与受菩萨戒,引入金刚界大曼荼罗,验以掷花,知后大兴教法。洎登具戒,善解一切有部,谙异国...

   宋高僧传--译经③ 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


  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
  【原 文】
  释不空,梵名阿月佉跋折罗,华言不空金刚,止行二字,略也。本北天竺婆罗门族,幼失所天,随叔父观光东国。年十五,师事金刚智三藏,初导以梵本《悉昙章》及《声明论》,浃旬已通彻矣。
  师大异之,与受菩萨戒,引入金刚界大曼荼罗,验以掷花,知后大兴教法。洎登具戒,善解一切有部,谙异国书语。师之翻经,常令共译。凡学《声明论》,一纪之功,六月而毕。诵《文殊普贤行愿》,一年之限,再夕而终。其敏利皆此类也。
  欲求学新瑜伽、五部、三密法,涉于三载,师未教诏。空拟回天竺,师梦京城诸寺佛菩萨像皆东行,寐寤乃知空是真法器,遂允所求。授与五部灌顶、护摩、阿闍梨法及《毗卢遮那经》、苏悉地轨则等,尽传付之。
  厥后师往洛阳,随侍之际,遇其示灭,即开元二十年矣。影堂既成。追谥已毕,曾奉遗旨,令往五天①并师子国②,辽议遐征。
  初至南海郡,采访使刘巨邻恳请灌顶,乃于法性寺相次度人百千万众。空自对本尊祈请旬日,感文殊现身。及将登舟,采访使召诫番禺界蕃客大首领伊习宾等曰:“今三藏往南天竺师子国,宜约束船主,好将三藏并弟子含光、慧(上功下言)等三七人、国信等达彼,无令踈失”。
  二十九年十二月,附昆仑舶③,离南海至诃陵④国界,遇大黑风。众商惶怖,各作本国法禳之,无验,皆膜拜求哀,乞加救护,慧(上功下言)等亦恸哭。
  空曰:“吾今有法,汝等勿忧”。遂右手执五股菩提心杵,左手持《般若佛母经》夹,作法诵“大随求”一徧,即时风偃海澄。又遇大鲸出水,喷浪若山,甚于前患。众商甘心委命,空同前作法,令慧(上功下言)诵《娑竭龙王经》,逡巡,众难俱息。
  既达师子国,王遣使迎之。将入城,步骑羽卫,骈罗衢路。王见空,礼足请住宫中,七日供养。日以黄金斛满盛香水,王为空躬自洗浴;次太子、后妃、辅佐,如王之礼焉。空始见普贤阿闍梨⑤,遂奉献金宝锦绣之属,请开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建立坛法,并许含光、慧(上功下言)等同受五部灌项。
  空自尔学无常师,广求密藏及诸经论五百余部本,三味耶诸尊密印、仪形、色像、坛法、标帜、文义、性相,无不尽源。一日,王作调象戏,人皆登高望之,无敢近者。空口诵手印,住于慈定,当衢而立,狂象数头顿皆踢跌⑥,举国奇之。次游五印度境,屡彰瑞应。
  至天宝五载还京,进师子国王尸罗迷伽表及金宝璎珞、般若梵夹、杂珠、白(疊+毛)等,奉勑权止鸿胪。续诏入内立坛,为帝灌顶。后移居净影寺。是岁终夏愆阳,诏令祈雨。
  制曰:“时不得赊,雨不得暴”。空奏立孔雀王坛,未尽三日,两已浃洽。帝大悦,自持宝箱赐紫袈裟一副,亲为披擐。仍赐绢二百匹。后因一日大风卒起,诏空禳止,请银缾一枚作法加持,须臾戢静。忽因池鹅误触缾倾,其风又作,急暴过前,勑令再止,随止随効。帝乃赐号曰智藏焉。
  天宝八载,许回本国,乘驿骑五匹,至南海郡,有勑再留。十二载,勑令赴河陇节度使哥舒翰所请。十三载,至武威,住开元寺,节度使洎宾从皆愿受灌顶,士庶数千人成登道场,弟子含光等亦受五部法⑦。别为功德使开府李元琮受法,并授金刚界大曼荼罗。是日道场地震,空曰:“羣心之至也”。
  十五载,诏还京,住大兴善寺。至德初,銮驾在灵武凤翔,空常密奉表起居,肃宗亦密遣使者求秘密法。洎收京反正之日,事如所料。
  干元中,帝请入内,建道场护摩法,为帝受转轮王位七宝灌顶。上元末,帝不豫,空以“大随求真言”祓除,至七过,翼日乃瘳,帝愈加殊礼焉。空表请入山,李辅国宣勑令于终南山智炬寺修功德。念诵之夕,感大乐萨埵舒毫发光,以相证验,位邻悉地,空曰:“众生未度,吾安自度耶”?
  肃宗厌代⑧,代宗即位,恩渥弥厚。译《密严》、《仁王》二经毕,帝为序焉。颁行之日,庆云俄现,举朝表贺。永泰元年十一月一日,制授特进试鸿胪卿,加号大广智三藏。大历三年,于兴善寺立道场,勑赐锦绣褥十二领、绣罗旛三十二首,又赐道场僧二七日斋粮。
  勑近侍大臣、诸禁军使并入灌顶。四年冬,空奏天下食堂中置文殊菩萨为上座,制许之,此盖慊憍陈如是小乘教中始度故也。五年夏,有诏请空往五台山修功德,于时彗星出焉。法事告终,星亦随没。秋,空至自五台,帝以师子騘并御鞍辔遣中使出城迎入,赐沿道供帐。
  六年十月二日,帝诞节,进所译之经表云:“爰自幼年,承事先师三藏十有四载,稟受瑜伽法门。复游五印度求所未授者,并诸经论,计五百余部,天宝五载却至上都。上皇诏入内立灌顶道场,所赍梵经尽许翻度。肃宗于内立护摩及灌顶法。累奉二圣令鸠聚先代外国梵文,或绦索脱落者修,未译者译。陛下恭遵遗旨,再使翻传,利济羣品。起于天宝迄今大历六年,凡一百二十余卷,七十七部,并目录及笔受等僧俗名字,兼《略出念诵仪轨》,写毕,遇诞节,谨具进上”。
  勑付中外,并编入一切经目录中。李宪诚宣勑赐空锦彩绢八百疋,同翻经十大德各赐三十疋。沙门潜真表谢。僧俗弟子赐物有差。
  又以京师春夏不雨,诏空祈请,如三日内雨,是和尚法力;三日已往而霈然者,非法力也。空受勑立坛,至第二日大雨云足。帝赐紫罗衣并杂彩百匹,弟子衣七副,设千僧斋,以报功也。空进表请造文殊阁,勑允奏。贵妃、韩王、华阳公主同成之,舍内库钱约三千万计。复翻《孽路荼王经》,宣赐相继,旁午道路。
  至九年,自春抵夏,宣扬妙法,诫勖门人。每语及《普贤愿行》、《出生无边法门经》,劝令诵持,再三叹息。其先受法者,偏令属意观菩提心本尊大印,直诠阿字了法不生证大觉身,若指诸掌,重重属累。一夜,命弟子赵迁:“持笔砚来,吾略出《涅槃荼毗仪轨》以贻后代,使准此送终。」迁稽首三请「幸乞慈悲久住。不然,众生何所依乎”?
  空笑而已。俄而示疾,上表告辞。勑使劳问,赐医药⑨,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肃国公,食邑三千户,固让不俞。空甚不悦,且曰:“圣众俨如舒手相慰,白月圆满,吾当逝矣。奈何临终更窃名位”?乃以五股金刚铃杵先师所传者,并银盘子、菩提子、水精数珠留别,附中使李宪诚进。六月十五日,香水澡沐,东首倚卧。北面瞻望阙庭,以大印身定中而寂,享年七十,僧腊五十。
  弟子慧朗次绍灌顶之位。余知法者数人。帝闻,辍视朝三日,赐绢布杂物,钱四十万,造塔钱二百余万。勑功德使李元琮知护丧事。空未终前,诸僧梦千仞宝台摧,文殊新阁颓,金刚杵飞上天。又兴善寺后池无故而涸,林竹生实,庭花变萎。七月六日荼毗,帝诏高品刘仙鹤就寺置祭,赠司空,谥曰大辩广正智三藏。火灭,收舍利数百粒。八十粒进内。其顶骨不然,中有舍利一颗,半隐半现,勑于本院别起塔焉。
  注 释
  ①五天:即五天竺,古印度全境分为东、西、南、此、中五区,故名。
  ②师子国:即今之斯里兰卡。
  ③昆仑舶:「昆仑」乃南海诸岛之总称,此指昆仑国之船只。
  ④诃陵:又作「波陵」,唐代南海中之闍婆岛,即今之爪哇岛。
  ⑤阿闍梨:又作「阿舍梨」、「阿祇利」,意译为教授师、导师、轨范师等。
  ⑥踢跌:顿时跪伏于地。
  ⑦五部法:又作「五部尊法」,密教之五种修持方法:㈠息灾法,㈡增益法,㈢降伏法,㈣爱敬法,㈤钩召法。
  ⑧厌代:指帝王去世。
  ⑨医药:「医」字同于「医」,以下统一用「医」。
  【译 文】
  释不空,梵名阿月佉跋折罗,汉地称为不空金刚,本北印度婆罗门种族,幼年父母俱亡,随叔父来到东土。十五岁时,师事金刚智三藏。金刚智授他予梵本《悉昙章》及《声明论》,没有多久时间,他就都通晓悟解了,金刚智大感诧异,与之授菩萨戒,把他引入金刚界大曼陀罗,用掷花等试验之,知他非平凡之辈,日后必大兴佛法。
  自从受具足戒后,善于理解一切有部的学说,能懂异国书语,因此金刚智在翻译佛典时,常令他一起翻译。其学《声明论》,没有多长时间,就通晓了。读诵《文殊普贤行愿》,也很快就掌握了。其聪颖敏利,皆类此。他欲求学新瑜伽、五部、三密法,连续钻研三年,都无须金刚智点拨、教示。
  后来,他准备回去印度,其师梦见京城诸佛菩萨像皆东行,乃知其乃真法器矣,遂同意了他的要求,并授予五部灌顶、护摩、阿闍梨法及《毗卢遮那经》、苏悉地轨则等。后来,金刚智往洛阳,不空随侍,直至其入寂,即开元二十年(公元七三二年)。料理好师父之丧事后,不空又奉遗旨,前往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及印度。
  刚到南海郡时,采访使刘巨邻请求灌顶,遂于法性寺相继度众成千上万。不空自对本尊,祈请十几天,终于感得文殊现身。到了快登船出发时,采访使召集番禺境内之蕃客大首领伊习宾等,对他们说:“现在不空三藏要到斯里兰卡去了,一定要嘱咐船主,将三藏及其弟子含光、慧(上功下言)等三十七人安全送到彼地,千万不能有丝毫闪失”。
  开元二十九年十二月,随昆仑国(南海诸岛之总称)的船只,离开了南海郡,开往诃陵国(即今爪哇岛),路上遇大风,船上众商人十分恐惧,各各以本国之法术禳灾祈求平安,但皆无灵验。只好拜求于不空,慧(上功下言)等亦失声大哭。
  不空对大家说:“我有法术,你等自无须担忧”。
  遂以右手执五股菩提心杵,左手持《般若佛母经》夹,随之作法,口诵“大随求”一遍,即时风平浪静。后来,又遇到一条大鲸鱼,从口中所喷出之浪像山那么高,比前次所遇之大风浪更加危险。众商人见此情景,以为此次再没活命之希望了,只好默默听从命运之安排。不空三藏像前次那样,作法念咒,令慧(上功下言)诵《娑竭龙王经》,没过多久时间,众难俱息。
  到达斯里兰卡后,国王派使者来迎接他们。将入城时,有许多步骑侍卫,站立于街道两旁,国王见到不空后,行礼足之仪,并请他住于宫中,七日供养。每一天都以黄金斛盛满香水,国王亲自替不空洗浴。随后,太子、嫔妃、诸大臣等,都像国王那样侍候不空。
  不空见到普贤阿闍梨后,遂奉献金宝锦绣之类的礼品,请开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建立坛法,并准许含光、慧(上功下言)等同受五部灌顶。自此之后,不空学无常师,广求密藏及诸经论,五百余部,并剖析其性相,探寻其意旨,穷究其底蕴。
  有一天,国王作调象戏,非常危险,大家都登高而望,无人敢近前,其时不空三藏口诵真言,手结印契,入于禅定,只见那些大象顿时跪伏于地,变得十分温顺,国人都极感惊奇。后来,他游化于印度本土,屡现灵瑞。
  至天宝五年(公元七四六年),不空回到唐之京城长安,向皇上献上了师子国之尸罗迷伽表及金宝璎珞、般若梵夹、杂珠、白(疊+毛)等珍贵礼物,奉敕暂时住于鸿胪,过了不久,就奉诏入宫内立坛,为皇帝灌顶。
  后来又移住于净影寺。那一年盛夏大旱,皇上敕令祈雨,并说:“时间不能拖得太长,而且雨也不能一下子下得太大”。不空上奏请求建立孔雀王坛,不到三天时间,就普降喜雨。龙颜大悦,亲自持宝箱赐予不空以紫袈裟一副,并亲自为他披挂,又赐绢二百匹。
  有一天,忽然刮起大风,皇上又下敕令不空行法止风。不空遂用银瓶一只,作法加持,没片刻功夫,风就停了下来。不料,有一只鹅把作法之瓶碰倒了,顿时又狂风大作,比原来更加厉害。皇上又敕令再作法止住大风,不空随即再作法,大风又立即停止了。皇帝遂赐予他「智藏」之称号。
  天宝八年,准许返回本国,不空一行乘五匹马,到南海郡,皇上又下敕追到,让他继续留住。天宝十二年,应节度使哥舒翰之请,敕令他往河西一带。天宝十三年,到了武威住于开元寺,节度使等皆愿意从他受灌顶,数千士庶也咸登道场,弟子含光等亦从他受五部尊法。又为功德使开府李元琮授法,并传授金刚界大曼陀罗。是日道场发生地震,不空说:“羣心真诚之所致也”。
  天宝十五年,下诏召他还京,住于大兴善寺。至德初年(公元七五六年),安禄山攻陷长安,肃宗到了灵武凤翔,不空仍与肃宗保持联系,肃宗亦暗派使者求教秘密之法,后来京城收复了,不空更受礼遇。干元年间,皇帝诏不空入宫,建立道场护摩法,为皇上行转轮王位七宝灌顶。上
  元末(公元七六一年)皇帝身体不适,不空以“大随求真言”为之消灾袪病,过了七天,龙体康复,皇帝对他更加崇敬。后来,不空上奏请求入山修行,李辅国宣读皇帝敕令,让他于终南山智炬寺修功德。不空于念诵佛典真言时,感得大乐萨埵舒毫放光,并以相证验,果位已近悉地。不空曰:“众生未度,我怎敢自度呢”?
  唐肃宗去世之后,代宗即位,对不空礼遇有加。这一段时间,他译出了《密严》、《仁王》诸经,代宗亲自为之作序。在向全国各地颁布此二经那一天,祥云顿现,举朝同庆。永泰元年(公元七六五年)十一月一日,制授特进试鸿胪卿,加号大广智三藏。
  大历三年(公兀七六八年)于兴善寺立道场,敕赐锦绣褥十二领,绣罗旛三十二首,又赐道场之僧人许多斋粮,敕近侍大臣、诸禁军使等并入受灌顶。大历四年冬,不空奏请于天下所有食堂内置文殊菩萨为上座,皇上一敕准奏。
  此举盖不满意于憍陈如乃小乘中之最初受度者。大历五年夏,有诏请不空往五台山修功德,其时出现了彗星。法事做完之后,彗星亦随之消失。那一年秋天,不空从五台回来,皇帝遣中使以师子騘及御鞍辔出城迎接他,并赐沿道供帐。
  大历六年十月二日是皇帝诞辰,不空进呈所译之经表云:“我自幼年出家,师事金刚智法师,十有四载,秉受瑜伽法门,后又游访五印度求取所未授之法并诸经论,计五百余部。天宝五年来到长安,先皇诏入内宫,立灌顶道场,所带来之经论尽许翻译:肃宗于内宫立护摩及灌顶法,奉两代皇帝之令,搜集外国梵文,遇有缺漏脱落者则给予补齐,凡未翻译者则进行翻译。陛下恭遵遗旨,又下敕令我等继续进行传译,以利济羣品。自天宝年间至大历六年,所译经典凡一百二十余卷,七十七部,连带目录及担任笔受诸僧俗之名字,兼所出之《略出念诵仪轨》等,一并写上,值此皇上诞辰佳节,悉具奉上”。
  皇上下敕诏示天下,并把它编入一切经目录中。李宪诚宣敕赐不空锦绢八百疋,与不空一起翻译经典之诸大德,各赐三十疋。沙门潜真上表致谢。僧俗弟子所赐略有差别。
  后来,京城又遇大旱,皇上又下诏请不空祈雨,并说:“如果在三日内下雨,则是法师术之力;如果是三天之后才下雨,则非法术之力也”。不空受敕立坛,至第二天便下起大雨,皇帝赐紫罗衣并杂彩百匹,弟子衣七副,设千僧斋,以报答法师之功德。后来,不空进表请求建造文殊阁,皇上准奏,下敕朝廷从内库拿出约三干万钱,贵妃、韩王、华阳公主等也一起出钱出力,共襄盛举。不空后来又译出《孽路荼王经》,朝廷又制颁天下,赏赐连连不断。
  到大历九年,不空自春至夏,弘法不辍,谆谆教诫门人,精进修行,常语及《普贤愿行》、《出生无边法门经》,并劝众弟子读诵修持。那些较早入门之弟子,不空常劝他们留意菩提心本尊大印,直诠阿字了法不生证大觉身,嘱咐再三。有一天夜里,命弟子赵迁道:“持笔砚来,我略出《涅槃荼毗仪轨》,以传诸后代,并以此为我送终”。
  赵迁稽首再三:“恳求法师慈悲久住,不然,众生何所依托”?不空笑而不答。过了不久,就染患示疾,遂上表告辞,皇上下敕慰问,亲赐医药,并敕赠“司空”,封“肃国公”,食邑三千户,不空固辞无效,甚是不悦,曰:“出家之人但求功德圆满,我今当逝,何以临终时更窃名位”?乃留下先师所传之五股金刚铃杵及银盘子、菩提子、水精数珠等,作为告别,请中使李宪诚代以进奉。是年六月十五日,用香水沐浴,东首倚卧,北面瞻望宫廷,以大印身定中而寂,世寿七十,僧腊五十。
  不空入寂之后,弟子慧朗继其法位,此外,其知名弟子还有含光、惠果、元皎、觉超等。不空之入灭,使代宗深感悲痛,他停止上朝三天,赐了许多绢布杂物并钱四十万,另赐造塔钱二百余万。敕功德使李元琮监理丧事。
  不空临终时,诸僧梦见千仞宝台摧陷,文殊阁倒塌,金刚杵飞上天;又,兴善寺后池无缘无故而干涸,竹中生出果实,庭中之花凋谢。七月六日火化,皇帝下敕高品刘仙鹤就寺置祭,赠予“司空”之位,谥号“大辩广正智三藏”。火灭之后,收得舍利数百粒,以其中之八十粒收藏于宫中,其头顶骨火化时不燃烧,中有舍利一粒,半隐半现,皇上下敕于本院起塔立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