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僧传--习禅9.唐润州幽栖寺玄素
唐润州幽栖寺玄素
【原 文】
释玄素,字道清,俗缘马氏,润州延陵①人也。生有异度,幼而深仁,乳育安静。髫齓希尚,求归释门,父母从之,出依净域。以如意年中,始奉制度,□名于江宁长寿寺。进具已后,戒光腾烛,定水澄涟,思入玄微,行逾人表。既解色空,常慕宗匠。
晚年乃南入青山幽栖寺,因事威禅师,躬历弥载,撞钟大鸣。威诲以胜法,得其不刊之旨。从是伏形苦节,交养恬和,败纳衬身,寒暑不易,贵贱怨亲,曾无喜愠,时目之为婴儿行菩萨。道业既高,人希瞻礼。
开元年中,僧注密②请至京口,郡牧韦铣屈居鹤林,四部归诚,充塞寺宇。素纳衣空床,未尝出户,王侯稽首,不为动摇。顾世名利,犹如幻焉。忽于一日,有屠者来礼谒,自生感悟,忏悔先罪,求请素明中应供,乃欣然受之,降诣其舍。士庶惊骇,咸称「异哉!」素曰:「佛性是同,无生岂别?但可度者,吾其度之,何异之有?
天宝之初,吴越瞻仰如想下生。扬州僧希玄请至江北,窃而宵遁。黑月难济,江波淼然,持舟拟风。俄顷有白光一道,引棹直渡,通波获全。楚人相庆佛日再耀。倾州奔赴,会于津所。人物拒道,间无立位,解衣投施,积若山丘。
略不干其怀抱,令悉充悲田之费。礼部尚书李憕为扬州牧,斋心虔虔,二时瞻近。未几而京口道俗思渴法音,仍移牒渡江,再请还郡。二处纷诤,莫决所从。李时谓人曰:「本期奉道,反成爱憎。」因任从所请,却归南郡,其感物慕德,罕有与伦。
以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日中夜,无疾而化,春秋八十有五。哀感人伦,恸彻城市。以其月二十一日奉全身建塔于黄鹤山西所住之地。方伯、邑宰,尽执丧师之礼,率众申哀,江湖震响。素往于寺内坐禅之所,高松偃覆如盖,及移他树,还互如前。
又当舍寿之夕,房前双桐无故自枯。识者以为双林之变。但真乘妙理,绝相难思,嘉瑞灵祥,应感必有。经云:「随缘赴感。」即其事也。
有门弟子法鉴及吴中法钦,此二大士重光道原,余具别传。受菩萨戒弟子吏部侍郎齐澣、广州都督梁卿、润州刺史徐峤、京兆韦昭理、给事中韩赏、御史中丞李舟、礼部崔令钦,并道流人望,咸欵师资,亦尝问道于径山,犹乐正子春于夫子,洗心瞻仰,天汉弥高。
水鉴明心,悟深者众矣。洎大和中,远慕遗风,高其令德,追谥大律禅师,大和大宝杭之塔。后人多以俗氏召之曰马祖,或以姓名兼称日马素是也。
注 释
①润州延陵:今江苏省武进县。
②注密:「注」字,《大正藏》本及《国译一切经》均作「汪」字。
【译 文】
释玄素,字道清,俗姓马,润州延陵(今江苏省武进县)人。生有异常之气度,幼年即深仁而乐静。童年即希离尘俗,求归释门,父母从之,遂出家为僧,于如意年间,止住于江宁长寿寺。受具足戒后,戒行精进,定业勤修,思入幽微,三学俱修。
既悟得色空,经常希慕宗匠。晚年乃入青山幽栖寺,师事威禅师,经过几年潜心修行后,道业大有长进。威禅师常诲以胜法,终于承受其不刊之旨。自此之后,他更加伏形苦节,锐意修习,破衲布衣,寒暑不易,贵贱怨亲,皆所不顾。时人称之为「婴儿行菩萨」。道业既高,前去参学问道者日多。
开元年间,受注密之延请,移住京口;郡牧韦铣对他十分崇敬,四方学者,纷纷前往礼谒,一时僧俗二界人士,充塞寺院。玄素平时衲衣空床,足不出户,王侯致礼,不为所动,视世间之名誉利禄,犹如空花幻影。
忽然有一天,有一屠夫前来礼谒,自生感悟,悔恨以往所犯之罪过,要求玄素接受他的供养,玄素欣然同意,后来,又亲自到他寓所,众人都大惑不解,皆称「异哉!」玄素道:「佛性对一切人都是相同的,只要是可教化、济度的,我都济度之,何异之有?」
天宝初年,吴越一带前去瞻仰、问道者如云。扬州僧人希玄请他至江北,他夜里悄悄而行,到了江边,江水浩淼,风浪甚大,加之,云重天黑,伸手不见五指,眼看很难过江。突然间天空出现一道白光,他遂驾舟渡江,不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对岸。江北之人十分高兴,争相前去听他说法。
当时,李恺为扬州牧,对玄素十分崇敬,礼拜甚勤,自从玄素走了之后,扬州一带的人很思念他,希望能再听到他的弘法传教,遂把玄素再请回扬州。但没有多久时间,江北人士又前来请玄素,往返再三,遂致两岸人士因此而起纷争,玄素本人也不知如何是好。
李恺就说:「大家都是诚心奉道,结果反成纷争。」因此就决定请玄素自己决定住何处,玄素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回到江南。
天宝十一年(公元七五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夜里,玄素无疾而化,世寿八十五。倾城悲恸,哀号震天。于当月二十一日奉全身建塔于黄鹤山西所住之地。当地的官吏们,都行丧师之礼,率众致哀,朝野震动。玄素往日坐禅之寺院里,高松参天,枝叶如盖。当他谢世那一天晚上,房前之两棵梧桐树突然枯萎,识者都称这是「双林」之变。……
玄素的弟子有法鉴、法钦,此二人后弘传其学,其事迹另具别传。从之受菩萨戒者,有吏部侍郎齐澣、广州都督梁卿、润州刺史徐峤、京兆韦昭理、给事中韩赏、御史中丞李舟、礼部崔令钦等,这些人都是在家大德,朝中要员,对玄素都十分敬重。
自大和年间以后,僧俗二界又远慕其遗风,崇尚其德操,朝廷又追谥「大律禅师」之号,塔号「大和大宝杭之塔」。后人多因他俗家之姓马氏而称之为「马祖」,或以姓名兼称,曰「马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