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僧传--习禅7.唐京师兴唐寺普寂

更新:2020-05-06 12:04:00

   宋高僧传--习禅7.唐京师兴唐寺普寂   唐京师兴唐寺普寂   【原 文】   释普寂,姓冯氏,蒲州①河东人也。年纔稚弱,率性轩昂,离俗升坛,循于经律。临文揣义,回异恒流。初闻神秀在荆州玉泉寺,寂乃往师事,凡六年。神秀奇之,尽以其道授焉。久视中,则天召神秀至东都论道,因荐寂,乃度为僧。及秀之卒,天下好释氏者,咸师事之。中宗闻秀高年,特下制令普寂代本师统其法...

   宋高僧传--习禅7.唐京师兴唐寺普寂


  唐京师兴唐寺普寂
  【原 文】
  释普寂,姓冯氏,蒲州①河东人也。年纔稚弱,率性轩昂,离俗升坛,循于经律。临文揣义,回异恒流。初闻神秀在荆州玉泉寺,寂乃往师事,凡六年。神秀奇之,尽以其道授焉。久视中,则天召神秀至东都论道,因荐寂,乃度为僧。及秀之卒,天下好释氏者,咸师事之。中宗闻秀高年,特下制令普寂代本师统其法众。
  开元二十三年,勑普寂于都城居止。时王公大人竞来礼谒,寂严重少言,来者难见其和悦之容,远近尤以此重之。二十七年,终于上都兴唐寺,年八十九。时都城士庶谒者皆制弟子之服。有制赐谥曰大慧禅师②。及葬,河南尹裴宽及其妻子,并缞麻列于门徒之次。倾城哭送,闾里为之空焉。
  裴尹之重寂,职有由矣。寂之阐化,神异颇多,裴皆目击,又得心印,归向越深。时多讥诮,裴日夕造谒,执弟子礼曾无差脱。一日诣寂,寂悬知弟子一行之亡。及寂之终灭,裴之悲恸若丧所亲,缞绖③徒步出城,妻子同尔,搢绅之讥生于是矣。
  注 释
  ①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
  ②大慧禅师:《大正藏》本作「大慧」,《望月大辞典》及《国译一切经》均作「大照」,疑「大慧」为讹误。
  ③缞绖:此指穿丧服。
  【译 文】
  释普寂,俗姓冯,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幼年时就离俗出家,精研经律,于经律义理之理解,远出群伦。听说神秀在荆州玉泉寺弘法,遂前往师事之。在神秀处参学了六年,颇得神秀之赞赏,尽将其道传授给他。
  久视年间,则天武后召神秀到东都洛阳讲经弘法,神秀就推荐普寂,遂剃度为僧。待神秀入寂之后,天下释子学人,纷纷师事于普。在神秀年事已高时,中宗曾下敕令普寂代统法众。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七三五年),又敕普寂于都城居住。当时王公大臣竞相前来礼谒。普寂其人寡言少语,为人严肃持重,前去拜谒者很难看到他的笑容,大家反而因此更尊重他。
  开元二十七年,终于上都兴唐寺,世寿八十九。京城上庶在前去瞻仰其遗容时,皆着弟子之服。后敕谥号曰「大照禅师」。出葬那一天,河南尹裴宽及其妻、子,都披麻带孝,京城僧俗二界都前去送葬,一时间万人空巷、恸哭之声,震天动地。
  裴宽之崇重普寂,事出有因。盖普寂在其弘法期间,颇多神异,裴宽皆亲眼目睹,又曾得其心印,故归向越深。当时社会上颇有讥诮之语,但裴宽日夕拜谒,执弟子之礼毫不差脱。有一次他去拜谒普时,普寂预知其弟子一行将入寂。普寂迁化后,裴宽如丧考妣,亲率妻、子披麻带孝,把普寂送出城门,由是社会上更生讥诮。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