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僧传--义解9.唐中岳嵩阳寺一行

更新:2020-05-06 11:35:22

   宋高僧传--义解9.唐中岳嵩阳寺一行   唐中岳嵩阳寺一行   【原 文】   释一行,俗姓张,钜鹿①人也,本名遂,则唐初佐命郯国公公谨之支孙也。□岁不羣,聪黠明利,有老成之风。读书不再览,已暗诵矣。   因遇普寂禅师大行禅要,归心者众,乃悟世幻,礼寂为师,出家剃染。所诵经法,无不精讽。寂师尝设大会,远近沙门如期必至,计逾千众。   时有征士②卢鸿,隐居于...

   宋高僧传--义解9.唐中岳嵩阳寺一行


  唐中岳嵩阳寺一行
  【原 文】
  释一行,俗姓张,钜鹿①人也,本名遂,则唐初佐命郯国公公谨之支孙也。□岁不羣,聪黠明利,有老成之风。读书不再览,已暗诵矣。
  因遇普寂禅师大行禅要,归心者众,乃悟世幻,礼寂为师,出家剃染。所诵经法,无不精讽。寂师尝设大会,远近沙门如期必至,计逾千众。
  时有征士②卢鸿,隐居于别峯,道高学富,朝廷累降蒲轮,终辞不起。大会主事先请鸿为导文,序赞邑社。
  是日鸿自袖出其文,置之机案。钟梵既作,鸿谓寂公曰:“某为数千百言,况其字僻文古,请求朗隽者宣之,当须面指擿而授之”。寂公呼行,伸纸览而徽笑,复置机案。鸿怪其轻脱。及僧聚于堂中,行乃攘袂而进,抗音典裁,一无遗误。
  鸿愕视久之,降叹不能已,复谓寂公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纵其游学”。自是三学名师,罕不谘度。
  因往当阳,值僧真,纂成<律藏序>,深达毗尼。然有阴阳谶纬之书,一皆详究,寻访筭③术,不下数千里,知名者往询焉。
  末至天台山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枕流溪,淡然岑寂。行立于门屏,闻院中布筭,其声蔌蔌 然。僧谓侍者曰:“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求吾筭法,计合到门,必无人导达耶”?
  即除一筭子,又谓侍者曰:“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行承其言而入,稽首请法,尽授其决焉,门前水复东流矣。自此声振遐迩,公卿藉甚。
  玄宗闻之,诏入,谓行曰:“师有何能”? 对曰:“略能记览,他无所长”。帝遂命中官取宫籍以示之,行周览方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唱数幅后,帝不觉降榻稽首曰:“师实圣人也”。嗟叹良久。寻乃诏对无恒,占其灾福,若指于掌,言多补益。
  时邢和璞者,道术人,莫窥其际,尝谓尹愔曰:“一行和尚真圣人也。汉落下闳造历云:‘八百岁当差一日,则有圣人定之’。今年期毕矣。属《大衍历》出,正其差谬,则落下闳之言可信。非圣人孰能预于斯矣”!
  又于金刚三藏学陀罗尼秘印,登前佛坛,受法王宝,复同无畏三藏译《毗卢遮那佛经》,开后佛国,其传密藏,必抵渊府也。睿宗、玄宗并请入内集贤院,寻诏住兴唐寺。所翻之经,遂着《疏》七卷,又《摄调伏藏》六十卷 、《释氏系录》一卷、《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其历编入《唐书?律历志》,以为不刊之典。又造游仪黄赤二道,以铁成规,于院制作。
  次有王媪者,行邻里之老妪,昔多赡行之贫,及行显遇,常思报之。一日拜谒云:“儿子杀人,即就诔矣。况师帝王雅重,乞奏减死,以供母之残龄”! 如是泣涕者数四。
  行曰:“国家刑宪,岂有论请而得免耶”? 命侍僧给与若干钱物,任去别图。
  媪(卓+戈)手曼骂曰:“我居邻周给迭互,绷褓闲抱乳汝。长成,何忘此惠耶”! 行心慈爱,终夕不乐。于是运筭毕,召净人④戒之曰:“汝曹挈布囊于某坊闲静地,午时坐伺,得生类投囊,速归”。
  明日,果有猳彘引独七个,净人分头驱逐,猳母走矣,得(犭+屯)而归。行已备巨瓮,逐一入之,闭盖,以六乙泥封口,诵胡语数契而止。投明,中官⑤下诏入问云:“司天监奏昨夜北斗七座星全不见,何耶”?
  封曰:“昔后魏曾失荧惑星,至今帝车不见,此则天将大儆于陛下也。夫匹夫匹妇不得其所,犹陨霜天早,盛德所感,乃能退之。感之切者其在葬枯骨乎!释门以慈心降一切魔,微僧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依之。其夜占奏北斗一星见,七夜复初,其术不可测也。
  又开元中尝旱甚,帝令祈雨,曰:“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雨”。勑令中官同于内库中徧视之,皆言弗类。数日后指一古鉴,鼻盘龙,喜曰:“此真龙也”。 乃将入坛场,一日而雨。其异术通感为若此也。
  玄宗在大明宫,从容密问社稷吉凶并祚运终毕事,行对以他语。帝询真之不已,遂曰:“陛下当有万里之行”。 又曰:“社稷毕得终吉”。 帝大悦。复遗帝一金合子,形若弹丸,内贮物,撼必有声,发之不得,云:“有急则开”。
  帝幸蜀,仓黄⑦都忘斯事,及到成都,忽忆启之,则药分中当归也。帝曰:“伊药产于此,师知朕违难至蜀当归也”。 复见万里桥,曰:“一行之言,信其神矣”。命中官焚香祝之,乃告谢也。及昭宗初封吉王,至太子德王,唐为梁灭,终行之言“社稷毕得终吉”也。
  开元十五年九月于华严寺疾笃,将舆病入辞,小间而止。乃诏京城名德致大道场,为行祈福,危疾微愈,其宠爱如是。十月八日随驾幸新丰,身无诸患,口无一言,忽然浴香水换衣,趺坐正念,怡然示灭。
  一云:辞告玄宗后,自驾前东来嵩山谒礼本师,即寂也。
  时河南尹裴宽正谒寂,寂云:“有少事,未暇与大尹款话,且请踟蹰休息也”。宽乃屏从人,止于旁室,伺寂何为。见洁净正堂,焚香默坐,如有所待。
  斯须,叩门连声云:“天师一行和尚至”。僧号天师,始见于此,言天子师也。行人,颇怱切之状,礼寂之足,附耳密语,其貌愈恭。
  寂但颔譍言:“无不可者”。语讫又礼,礼语者三,寂唯言:“是!是!无不可者”。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闭其户。寂乃徐召侍者曰:“速声钟,一行已灭度”。左右疾走视之,瞑目而坐,手掩伺息,已绝。四众弟子悲号沸渭,撼动山谷,乃停神于罔极寺。
  自终及葬,凡经三七日,爪甲不变,髭发更长,形色怡悦,时众惊异。帝览奏悲怆曰:“禅师舍朕,深用哀慕”!丧事官供,诏葬于铜人原,谥曰大慧禅师。御撰<塔铭>,天下释子荣之。
  注 释
  ①钜鹿:河北省钜鹿县。一说一行为河南省南乐县人。
  ②征士:不应朝廷征聘之士。
  ③筭:计算用的筹。
  ④净人:指寺院中未剃度而服净类作务者。
  ⑤中官:指宦官,即太监。
  ⑥仓黄:同「仓皇」,匆忙的意思。
  【译 文】
  释一行,俗姓张,巨鹿(今河北省巨鹿县)人。本名遂,系唐初佐命郯国公公谨之支孙。童年即聪颖超群,有老成之风,读书过目成诵。
  那时,普寂禅师大弘禅法,很多人都皈依了他,一行也拜普寂为师,披剃出家,所诵经法,无不精究。
  普寂禅师曾设大法会,远近沙门都如期前去参加,达一千多人。当时有征士卢鸿,隐居于别峰,道高学富,朝廷屡次征召,都婉言谢绝。大会主事先请卢鸿写一导文,赞颂盛况。
  那一天,卢鸿从袖中拿出导文,放在案几之上。大会开始后,卢鸿对普寂禅师说:“我作了一篇导文,其字冷僻,其文古奥,可请机灵博学者宣读,我必须当面做一些指点”。
  普寂禅师遂叫一行宣读。一行打开一看,面带微笑,又把导文放在桌上。卢鸿对其不以为然颇感诧异。主事把僧众都召集到法堂上,一行从容走上台去,朗朗读来,一无遗漏,卢鸿愕然,视之良久,十分赞叹。
  回头对普寂禅师说:”此子非你所能教导也,当让他自行游学”。自此之后,三学名师,无不谘询。
  曾往当阳一带,遇到僧真法师,纂成〈律藏序〉,深得毗尼意旨。此外,他对阴阳谶纬之书,也都多加探究,并到处寻访那些精通天文历数者,举凡略有些名气的,他都前去参访。
  后来,在天台山国清寺见一庭院,古松参天,门枕溪流,寂静异常,一行站立于门外,听到里面有用筹子算数者,其声蔌蔌然。当时院中的僧人对侍者说;“今日当有弟子从很远的地方来向我学历数,大概已经到门外了,难道没有人引他前来吗”?
  即投一筹,又对侍者说:“门前的水若西流,是人当至”。一行闻其言后,便进入屋里,稽首请法,该僧尽授其法,门前的水又向东而流。自此之后,声名大振。
  唐玄宗知道后,就把他召入宫内,问一行道:“你有什么才能”? 一行答道:“略能记览,其它的就没有什么特长了”。
  玄宗遂命太监拿来典籍让他看,一行草草看了一遍,就把书合上,背诵流利,如以往早就熟读过的一样。只背诵了几篇,玄宗不知不觉从座上下来,稽首道:“法师实圣人也”。嗟叹不已。
  后来,就经常诏他入内,与之对谈,请其占卜吉凶祸福,所说多有灵验,对皇上多有补益。
  当时有一称为邢和璞的道士,凡人难窥其玄奥,曾对尹愔说:“一行和尚真圣人也。汉代造历法之洛下闳曾说过:‘现在之历法八百年会出现一日之误差,将来必有圣人出来订正它’。看来时机已经到了。其所作之《大衍历》,正好订正了以往历法之误差,洛下闳之言可信也。非圣人焉能至此”!
  一行又曾从金刚智三藏学「陀罗尼秘印」,又同善无畏一起翻译《毗卢遮那佛经》,对密藏颇是精通。睿宗、玄宗都曾请他入宫内之集贤院,后又敕住于兴唐寺。
  他曾就所翻之经典,著《疏》七卷,又著《摄调伏藏》六十卷(一说十卷)、《释氏系录》一卷、《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其历编入《唐书?律历志》,以为不刊之典。又曾于院内制造黄赤二道游仪等,以铁制成规,在寺院内制作。
  有一个叫王媪之邻里老妪,在一行贫困时曾经常帮助他,等到一行成名显贵之后,常想报答她。有一天,此老妪来拜访他,说:“我的儿子因杀人,就要被定罪问斩了,当今之帝王很敬重你,想请你向皇上求个情,免我儿子的死罪,以便赡养我”。痛哭流涕,请一行一定帮这个忙。
  一行说:“国家之刑法,岂有以情求赦之理”! 遂令侍僧给此老妪一些钱物,请她放弃这个念头。此老妪见状,破口大骂道:“你我做邻居时,我曾经常帮助于你,你小的时候,我就尽力哺养你,现在显贵了,竟如此忘恩负义”!
  一行毕竟是一副菩萨心肠,经她这么一说,终日闷闷不乐,于是运筹而算,后召集在寺中服净务之人,对他们说:“你们拿着这个布袋到街坊某个闲静之处,坐在那里稍等一会,如果遇有生物走入袋中,速速带回”。
  第二天,果然有一头母猪领着七头小猪前来,大家分头追赶,母猪逃脱,他们就带着几头小猪回来。其时,一行准备好一个大瓮,逐一把小猪赶入瓮中,然后盖上盖子,并用泥巴封住瓮口,又念动咒语真言。
  不久太监传皇上诏书来问一行,曰:“有奏昨日北斗七座星全不见,不知何故”?
  一行答道:“过去后魏时也曾出现过荧惑星不见的事,后来果然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此乃上天以天象谴告陛下。依僧看来,最好能大赦天下”。 玄宗听后,遂依一行所奏,大赦天下,那一天夜里,七星中的一星又出现了,七日后,七星恢复如初。其法术真是深不可测。
  又,开元年间,曾经发生大旱,皇上下令祈雨,一行道:“当得一器物,上有龙状,方可致雨”。遂下敕太监到内库中寻找,都说内库中无这种器物。几天之后,指着一个古镜,鼻盘龙,大喜,曰:“此真龙也”。
  遂将此镜入坛场,当天就祈来一阵大雨。其异术通感若此。
  唐玄宗在大明宫时,向一行问及社稷吉凶运祚长短诸事,一行避而不答。玄宗一再追问,不得已乃说:“陛下当有万里之行”。 又说:“社稷毕竟会终于吉也”。玄宗大悦。
  后来,他又送给玄宗一个金盒子,形如弹丸,内藏有东西,摇之有声,但又拿不出来,并对玄宗说:“遇有急事,再把它打开”。后来,安禄山作乱,玄宗逃至四川,因走得很匆忙,把一行的话都忘记了。等到成都后,才想起此事,遂把那盒子打开,见里面原来是中药“当归”。
  玄宗曰:“一行知道此药产于此地,又知我必遇难逃至此地也”。后来,见到万里桥,曰:“一行之言真如神也”! 遂命太监焚香祝之,以表谢意。及昭宗初封吉王,至太子德王,唐为梁灭,又应了一行所说的:“社稷毕竟会终于吉也”。
  开元十五年九月于华严寺患重疾,遂向玄宗辞别。玄宗乃召集京城大德建立道场,为一行禳灾祈福,一行之病果有小愈,其受恩宠,一至于此。是年十月八日随驾至新丰,身无任何病痛,也不曾说过什么,忽然沐浴香水,更换衣服,结坐正念,怡然而灭。
  另有一说法,曰:一行辞别玄宗后,自己去到嵩山参谒本师,即普寂也。当时河南尹裴宽正好也去参拜普寂,普寂禅师曰:“有一点小事,未能与你多谈,请你稍事休息”。
  裴宽乃屏退随从,自己进入旁舍,看看普寂有什么事。只见普寂让人打扫正堂,焚香默坐,如有所待。过了片刻功夫,只听见叩门声,通报道:“天师一行和尚到”。一行入内后,好像很匆促的样子,行礼足之仪后,又附于普寂的耳朶说了一些密语,其状甚是恭敬。
  只见普寂频频点头,并说:“无不可也”。说完,就吩咐侍者:“速敲钟,一行已入灭了”。左右赶忙走过去,只见一行瞑目而坐,一摸,其气已绝。
  四众弟子悲号痛哭,哀动山谷,遂把其遗体停放于罔极寺。自他入灭至埋葬,有三个七日,但其爪甲丝毫不变,须发甚至还在继续生长,形色怡悦,大众都叹为奇异。
  皇上闻奏,极感悲怆,曰:“禅师舍朕,良可哀也”。丧事一由官府承办,下诏葬于铜人原,赐谥号曰大慧禅师,皇上亲自为之撰写塔铭,天下释子,都以此为荣。

推荐文章